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题雁塔传金榜

极品书生混大唐 木瓜 2057 字 2022-08-28

从此天荒地老。

飞到遥远的西海岸边。

牧马放羊!

。。。。。。。

歌未尽,一曲唱响满天繁星。

牵着手,十指相扣,回家路,已不再黑!

数日之后。皇城,太极宫,二仪殿内,此处为李世民批阅奏章,私下会见朝臣的地方。翻开从贡院上呈的今年科举考试最后选出来的几十份试卷,当看到其中一篇文章时,李世民先是沉默推敲,然后又亲自提笔在纸上写了起来,旁边伺候的魏明已经数年没有看见圣上如此奇怪了,还没等他多嘴问圣上是何喜事,李世民已经哈哈笑了起来。

“速将杜如晦和房玄龄二人请来!”李世民吩咐一声,粗略的将下面的考卷看了一遍,一眼就分出文章好坏,心中大致将今年科举前十甲学子确定。

魏明退了出去,不一会儿两个穿着朝服的大臣就走进二仪殿。正是房玄龄和杜如晦。此二人无疑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两位爱卿!这是今年科举考卷。朕已经看过,两位爱卿请过目。”

魏明将数十份考卷交给两位大人。两位已经细心看了起来。

然而,片刻之后,房玄龄手中拿着一份考卷,表情和先前李世民一样,先是沉默推敲,然后欣慰的点了点头。道:“此文章,取前十甲之首当之无愧!”

杜如晦一眼就看出房玄龄手上那篇文章出自孟星河之手,因为那一手漂亮的行书,颇有东晋王右军风骨。

李世民叫二人来并不是看此篇文章,而是别有用意。他早就将此文章上的某些话写下来,叫他们来,不过是想让他们明早在朝堂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那几段话说出来而已。

二人如何不知圣上的意思。早早记下了那几段话,便退出来二仪殿。

第二日早朝。在议论完朝政,快散朝时候。一向在朝堂上对小事很少说话的房玄龄此刻居然站了出来。正当众大臣以为又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不然也不会惊动梁国公房大人如此郑重其事。房玄龄程上了一张已经装裱好的文字!

上面写着一段话。

“安得社稷安稳,莫过于,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何愁天下不太平,直至万世千秋?”

李世民看见了这副字联,连声称赞“好”字。下面众大臣当然知道是他们君臣在唱双簧,全都恭贺圣上得到此字联,实乃大唐之福。李世民顺应臣意,立刻让杜如晦起草诏书,从今以后,将此字联挂在国子监门前,让天下人知道,这短短几十字真言,便是国家兴亡的标榜。

早朝散后,众大臣都在议论房玄龄究竟从哪里弄来这句话。简直就是响当当的打在某些大臣的脸上。他们都知道,对于圣上为何要做出如此大的举动,无非就是要让天下人看见这几句话。亦可说是醒世警言。

中午。一群朝廷的兵士就来到国子监将此装裱好的字联挂在国子监正前方的门庭上。一下子就引来很多学子的围观!

“文官不爱钱,五官不惜死,何愁天下不太平?”

众学子望着头顶上那块烫金字联,齐声念了起来。越读越觉得心中似在沸腾。最后都在小声议论这字联是出自哪位名家之手,有人猜测是当今圣上,有人说是尚书杜大人,还有人说是梁国公房大人写的。众说纷纭。后来有人干脆语不惊人死不休,说这句话是出自今年科举考试某位考生之手。顿时让国子监众书生轰然大笑起来。

外面热闹的声音,把躲在屋子里正准备吃饭的孟星河引了出来,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结果他走出来一看,一眼看见国子监门前那块匾额,又看见了里面那几句话,然后孟星河心里怦怦直跳,迅速回了屋去。

不会那么巧吧!难道挂在国子监外面的文章真是自己的。他不相信世上有如此巧合的事情,正纳闷的时候,云姨已经将饭菜端上桌来。

“怎么了?”见孟星河神色异样,她亲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