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小小史官

极品书生混大唐 木瓜 1615 字 2022-08-28

张少监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了一个字。忍!然后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叫孟星河照着他写的字抄。也没有对孟星河提出什么条件。就同其余三个老头坐在离孟星河不远的办公地方开始忙活手中的事情。

孟星河脑袋不笨,知道这第三项是考验他的耐性。都说撰书枯燥,要耐得住寂寞。就凭张少监这个忍字就可以看出在翰林院工作的无趣!今天是他第一次来这里,就当熟悉这个地方,练练字也不错。拿起笔,孟星河就随意在纸上写写画画。

张少监看了眼略显轻浮的孟星河,颇为失望的摇了摇头继续和同仁修撰史书。先前那个和孟星河打招呼的李泰显然也是在翰林院中任职。不过他只负责史料的收集,并不亲自捉笔。孟星河并不知道,这位仁兄当初在接受张少监考核的时候只过了第一关。

就这样,孟星河一直在翰林院中重复写了七天的“忍”字!在这七天中,他和翰林院中仅有的五人都已经混的很熟。除了张中正这个少监之外,其余三个老头都是秘书郎,孟星河则打趣的叫他们大内秘书。而那个斯斯文文一脸儒生模样的李泰,在闲聊的时候孟星河终于知道原来这位仁兄居然是个扮猪吃老虎的主儿,有一个当皇帝的老爹李世民,被一大群宫女侍卫伺候,却非要好死赖活跑来翰林院做修撰史书这份无趣的差事。不过,他为人倒也实诚,并没有什么心思去勾心斗角,更多目的是专研如何修撰史书,曾对孟星河豪言道,等他有资格拿起史官笔的时候,定要写一本传记名流青史,比做什么王子、王爷都要有趣。

有李泰这个说话的人,在翰林院中倒也不那么枯燥。张少监虽然嘴上厉害一点,喜欢多话,当检查到撰写的史书上有不对的地方难免烦了点,但大家都知道他是好心不想让大家受到株连。但张少监对孟星河却格外照顾,在吩咐他写“忍”字后的第十天,张少监突然让孟星河不用写了,说第三份考核已经通过,从明天开始就和他们修撰史书。

孟星河点头答应。在连续写了十天的“忍”字之后,他放佛将那个字刻进心里。现在遇见什么事情,都能心平气和对待。就连孟府的云姨都在说孟星河最近不那么轻浮,居然越来越沉稳了,这是件好事。

修撰史书之事并没有想的那么困难,张少监和其余三个秘书郎负责重要史文撰写,而比李泰幸运能够拿上史官笔的孟星河则是临摹副本。一般在还没有印刷的时候,修撰好的史书有真迹和副本一式两份,真迹会交给圣上过目,待圣谕下来之后自会加紧印刷。副本则是为防以后突发事变造成史书遗失而作为唯一孤本流传后世的备份。史官虽然是个悠闲的官署,但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以前孟星河还是个门外汉,在翰林院供职一段时间他学会的东西不少。也越发佩服那些为后世留下宝贵典籍的小小史官。其实他们每天想的事情除了撰写史书之外,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东西留给后世子孙。那样他们也自觉无愧史官的职责!

这一日,几人闲暇下来,正在翰林院中闲谈春秋战国那段历史,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析了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王朝为何只经历两世就灭亡。他们正讨论激烈时候,从来没来过翰林院的房玄龄居然破天荒的来到这里。见里面一派热闹的场景,这是以往都不敢想象的。房玄龄咳嗽几声,笑着打断他们的谈话,道:“讨论什么呢?那么认真?”

张少监站了起来:“没什么!刚才听孟大人一席话,让我们这些史官都引以为豪,找不出话来形容!”

还有这样的事?房玄龄当然知道张中正是何等人物,和他讨论文史的事,大唐就没有一个人能比他更熟悉。他心中好奇孟星河说了什么话,连张少监都如此客气,兴致极高问道:“说说看。是什么话!”

张少监回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