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建茂陵

回到汉朝当老师 郝赵 1287 字 2022-08-28

“建设城池是百年大计。要考虑到各种极端的天气和气候。我们这里虽然不算多雨的地方,可一年到头也是有几场大雨的。总不能到时候城中都是积水,百姓无法出门吧!”燕铭解释道。

“还有,我听说你这一栋栋的房子,都要和茂陵邑的百姓进行分红管理。有这个必要么?”韩嫣不解的问道。在他的心中,百姓不过是最底层的,能混个温饱就算是不错。

“他们是茂陵原住民,管理方面,从他们中间选择一些个读书识字的人即可。如果这都要从长安调动人才,那也就不用我弘燕堂啦!”燕铭说道。

弘燕堂的几个孩子都不比燕铭小多少。这么些日子以来,这群年岁见长的孩子都已经开始跟着燕铭身后,对茂陵邑的规划建设参与了很多。

尤其是王小翠,好多东西几乎都是她跟着设计的。

胡家老小虽然年纪还小,可这小子很聪明,看到三五个大孩子跟着燕铭东跑西跑,他也想跟着,却被燕铭撵了回去。这小子聪明,燕铭要好好培养。

一涉及到城市整体建设,燕铭就感觉到了基础设施的不足之处。别的不说,光说一栋楼房,需要的青砖水泥就是不少。幸好燕铭有先见之明。早就建造了水泥厂和烧制青砖的砖窑。有些东西他也不懂,幸好之前做辅导,下载许多基础科学知识的相关书籍。里面关于各种工艺的介绍很多。

若是没有这一部太阳能手机,燕铭不敢相信自己改变这个社会的时间会延长到多久。

“幸好老子是开了挂的!”有时候,燕铭就会得意的在心中自嘲一下。

水泥什么的有了,土窑之中烧制出来的玻璃虽然还不是很透明,但至少要比那些窗户纸啥的好上许多。完全可以用于门窗之上。

现在燕铭犯愁的只有一件事儿,那就是需要入户的水管线。

现在的工艺,想要做出水管太难!别说一半pvc管,就是铁管,防锈措施也是不行。每到这个时候,燕铭就感叹自己的弘燕堂还是太小,学员还是太少。

虽然刘彻上来就提倡除了太学之外,各地都要多建设县学乡学,可政策总是这样,上面说的很好,下面落实的很慢。

“冶铁这事儿属于官方管制,还是要和皇帝说一声。”燕铭最后还是决定找刘彻解决这事儿。

他的奏疏上去没几天,刘彻就派来了一个老熟人传达诏书。

来的正是匈灭,他看到燕铭先是恭喜一番,然后小声的在燕铭耳边说道:“燕侯真的是皇帝身边最红之人,您一个奏疏上去,皇帝就把长安城西南的冶铁庄划归给您管制,需要什么让您自行冶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