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刚国的丰富资源

19世纪末的橡胶热潮可见一斑。

不说其他,仅仅橡胶种植产业,在刚国就大有可为。

除此之外,刚果河流域有数目庞大的非洲象,在这里生存繁衍,象牙雕刻的工艺品洁白细腻(动物保护者不要骂我,不是我说的,也不是我干的,更不是我杀的),深受贵族和商人的喜爱,例如象牙镂空做骨架的折扇,象牙雕成的首饰盒子,象牙做琴键的钢琴。

据后世的统计,19世纪末生活在刚国的大象有几百万头。

除了橡胶和象牙,非洲还有储量丰富的金属矿藏,得天独厚。

后世的刚国民主共和国,有“世界原料仓库”、“中非宝石”和“地质奇迹的”的名称。

刚果的铜矿占世界铜矿总储量的15,仅仅只是加丹加一省,就占了7,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电气化,随着电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大量应用,需要使用大量的铜线,欧洲对于铜的需求快速增长。

除此之外轮船的螺旋桨,子弹炮弹,甚至是铸币等用途。

刚果的刚果的铜矿不但储量高,而且铜矿石的品味高,含铜量达到30的铜矿都有几百万吨。

30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在后世,铜储量在2在华夏就可以说是富矿了!

这并不是华夏铜储量低,而是完全因为华夏铜矿的开发历史长,规模大。

在华夏历史上大部分时期,铜就是钱的代名词,华夏历朝历代都大规模使用铜钱。

在后世人们的印象里,受无良影视作品的影响,古代人好像是使用银子作为货币,对于铜钱的概念反而淡薄了。

事实上,中国大规模使用银子作货币是相当晚的,明朝之前都是大量使用铜钱。

而明朝之后,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发现大量的银矿,西班牙的运宝船,载着白银和其他美洲特产,由智利、秘鲁出发,乘风破浪穿过南太平洋,来到菲律宾这样(菲律宾当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和明朝的海商交易。

西班牙殖民者大量采购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江浙沿海地区和广东福建的商人大发横财。

通过交易,大量的白银流入明朝,直接改变了华夏人对于钱就是铜的概念。

由此还诞生了中国的土豪始祖,第一代土豪,因为海贸赚取大笔银子的富户财主,只进不出,又担心后世子孙败坏家业,就把银子熔成银疙瘩,然后埋在地窖里,土不土,真土,豪不豪?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