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骤变的局势

在亚历山大二世的葬礼上,亚历山大三世与巴滕伯格达成第一个妥协:保国12名部长,俄国任命8人,巴滕伯格有权任命4人;

以解放者自居的俄国人,高人一等的姿态,粗暴地干涉保加利亚的政治,自然引起保加利亚人的反感。

此后,保加利亚大公与俄国沙皇的关系日益恶劣。

1883年3月3日,保国总理索博列夫少将、战争部长冯&iddot;考尔巴斯少将向巴滕伯格“建议”他们的地位应是:索博列夫为俄国驻保加利亚总督、考尔巴斯出任摄政王;???

这是俄国人明目张胆地控制保加利亚了。

原本的兄弟国家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也导致了现在俄国人,在保加利亚宣布兼并东鲁米利亚的态度,持反对意见。

保加利亚兼并东鲁米利亚,这违反了德奥俄三皇同盟之约定:巴尔干地区之任何领土变更,需经三国一致同意方可施行。

9月24日,保加利亚宣布总动员,主要是针对奥斯曼人。

而奥斯曼当局不知道保加利亚这一行为,背后是否有其他大国的支持,因此比较迟疑。

毫无疑问,保加利亚人这种不惜战争也要收回国土的行为,会对希腊人造成强烈的心理暗示。

君士坦丁可以想象,现在的希腊人在得到消息后,是多么热血沸腾:

既然保加利亚人可以不顾及大国之间的约定,从奥斯曼人身上获得领土,为什么希腊就不可以呢?

这不正是希腊收复领土,解放民众的时刻么?

君士坦丁担心希腊政府被民众的狂热氛围所绑架,而不顾国际社会,主要是各列强的意愿,而一意孤行。

对于现在的希腊来说,没有列强允许的情况下,希腊不可能获得任何成果。

而各国维持巴尔干半岛局面的决心,不会动摇。

在他们眼中,不听话的小朋友,是要受到惩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