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钢铁厂的投资者(二)

例如在欧洲地区的著名武器供应商,克虏伯家族,对于当时的欧洲商业家族而言,这是一个让他们仰望的目标。

人们提起这个家族,就犹如后世,人们提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一般。

自从普法战争后,克虏伯家族凭借着性能优良的大炮,一跃而成为著名的武器供应商。

普法战争中,克虏伯家族提供的后膛大炮,各个主要性能均超越了法军普遍装备的前膛大炮。

普军共有超过500门大炮,比法军多出近1/3,其次法军的前装炮射速很慢,只有两分钟一发,最重要的是法军十二磅炮的射程最大只有1400米,而普军装备的6磅克虏伯大炮,最大射程就达到了3400米,在一边倒的炮击过后,普军士兵甚至认为,他们不再需要给手中的枪填装子弹了,因为大炮替他们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经此一战,凭借着将法国军队踩在脚下的壮举,克虏伯大炮一战成名,各国的军队争相购买克虏伯的大炮。

要知道,最初位于埃森的克虏伯公司,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铁匠铺,干一些不起眼的小买卖,传到老克虏伯的手里时(将克虏伯公司发扬光大之人),不过是几间茅屋而已。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名扬四海。

各国的王公贵族,都是克虏伯家族的座上宾,比如俄国沙皇亚历山大,就和克虏伯家族交情匪浅,克虏伯家族的第一艘潜艇,也是卖给了俄国人。

可以这么说,克虏伯家族凭借自己的产品,不但是获得了无尽的财富,同样也得到了煊赫的权势。

晚清的洋务大臣大臣李鸿章,本身也对克虏伯大炮情有独钟,多次购买克虏伯大炮。

面对洋务企业的总办们,李鸿章曾经屡次提及这个三座茅屋起家的公司,言下之意就是希望他们成为中国的克虏伯。

其实华夏对克虏伯这么名字的音译,就挺有意思的,结合历史背景,细细品一下,克虏伯,三个字的意义。

可以说,在十九世纪末,各个商业家族提及克虏伯家族,就没有不羡慕的。

拉里斯家族和罗多卡纳斯基家族,虽然凭借船运生意,在俄英两国都有大量的“朋友”,可是和克虏伯家族这样的大家族比较起来,就不算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