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3页

捷普摇摇头,正色的道:“奇少您不知道,花旗银行不仅仅是在次级债上面亏损严重。我们虽然也是做债券推销和买卖,但我们的主营业务还是银行本业,而不是像他们那样的专门投资银行。这笔的亏损确实不多,约莫占了300多亿美金,可我们持有股份的那些公司,却有很多都陷入了次级债,加上这一笔,起码都是1000亿美金以上!而要救助他们,起码花费8000亿美金,我们哪里有这个钱?而不救助他们又不行,因为一旦这个事情被披露出去,大家就会对我们花旗银行失去信心,如果存款的用户们产生了恐慌,从而引起恐慌性挤兑的话,我们花旗银行可是绝对撑不住的啊!”

萧奇闻言点了点头,他明白了捷普的意思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要说商业投资银行最怕的是什么,那就是挤兑了!

通常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比例,都是很差距很小的,不过贷款业务仍旧是商业银行的一个大收入,除了利息之外,还有可以借贷款来办很多事情,比如以借款为条件,商谈入股或者其它利益的分配等等。

而投资也是一样,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投资部。

这些投资部的钱是从哪里来?

肯定是从存款里面来啊,他们又不是中央银行,又不能自己印刷钞票。

所以他们通常都会把民众的存款贷出去,或者是拿去做各种投资,银行里面只留下很少的金钱备用。

为了避免商业银行过于运营民众存款,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加强银行的清偿能力,防止连锁性的商业银行倒闭,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西方国家就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通常就是让商业银行缴纳银行存款总额8给中央银行,让中央银行代为托管,也是对存款民众们的一种保障。

等到金融情况险峻的时候,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上调和下降存款准备金率,调节金融市场,避免巨大的震荡。

但到了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因为华尔街发明了各种金融衍生品,而这些金融衍生品让商业银行的资金调动越来越容易,很容易脱离中央银行的监管。

因此,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控金融作用越来越小,终于到了后来,英国、加拿大、瑞典等不少西方发达国家,也就直接把存款准备金降为了0。

但美国还算是对华尔街有所警惕,虽然有所放松,却一点都没有彻底降低为0的意思,否则雷曼兄弟这一倒闭了,无数投资者会损失得更加惨重。

这个“存款准备金制度”,其实也不是那么的有保障,因为你才8左右的存款上缴,剩下的92的储蓄款项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