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皇太后也算是阿瑜的老熟人了,这位老太太好歹养了她一场,即便后头出了些旁的事体,但她心里对这位太后娘娘还是并无多少恶感的。

不过皇太后可未必就一样想了。

这趟她进京,身边还带了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

第85章

皇太后文氏,出身淮南世家文氏一族,后文氏族长及几位年长公子因犯大罪被腰斩,只余一群老幼嗷嗷待哺,王妃小文氏接着暴毙,而与文氏亲近的其余大族们不是同样被拽入泥潭,就是连忙与文家撇清关系。至那时起,文氏一族受到近乎毁灭性的重击,当时还是老王妃的文氏亦渐渐退入幕后。

即便退入幕后,老王妃还是有相当的权利,即便只是在女眷之中,却仍旧威望不改,这不仅仅与她的作风有关,还与她的长子息息相关。试想,有这样一位当权的儿子在,又有哪个女人敢给老王妃脸子瞧?

人人都感叹文氏命好,年轻时就是衡阳王妃,年纪大了即便家族颓败,她还有个青年执政的儿子在,接着儿子当了皇帝,文氏又成了本朝头一位皇太后。

若是文氏安分享乐,在堪用的范围内使她应得的权利,那她这一辈子,是谁也比不得的光芒耀眼。

但文氏她不啊。

也不是她傻,就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不傻,所以才不能就这么停下。因为当年文氏一族败落的那么快,还不是长子做的?文氏就想不通了,她到底是他的母亲,生他养他,即便是许多地方不合他心意,但也不能这么赶尽杀绝,简直没有孝道可言!

所以她后来,使劲儿要把文思思塞给他当继室,也是有原因的。儿子和自己不是一条心,那只要儿媳妇是,她也就能慢慢拿回一部分权利了,况且文思思也是文氏女儿,如何不想复兴文家?

可惜的是,文思思这么聪明的一个姑娘,到了关键时候却犯了傻,宁可嫁给一个衡阳普普通通的世家子,都不肯想法子嫁给衡阳王。

不过好在文思思的妹妹还算聪明,知道自己姐姐是个傻的,自己毛遂自荐,请求能为她添上一份力。

文思思的妹妹叫文妙德,年幼时随文思思一道去了中山太后那儿,可惜当初文氏去祭拜中山太后时,文妙德年纪尚小,又不如文思思表现得落落大方,低着头有些小家子气,故而文氏倒是不曾注意到她,不过念在她是文家人,也好吃好喝地供着。

没想到文妙德长大了,倒是一副清媚纯然的样子,仅仅是笑着说话,眉眼间就有股令人挪不开眼的气质。文氏便觉得这女孩选对了,比当初的文思思更胜一筹,况且文妙德还知道自己想要些甚么。

于是太后娘娘便带着文妙德进宫了,这件事几乎众人皆知。没办法,文太后有意提前叫京城众人认识一下文妙德,却又不想一来就广而告之,故而留个悬念,叫人多猜猜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