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页

《忍界的炼成法》,涉及到她要集中阐述的方方面面,结合曾经有过大致轮廓的“社会契约论”,总体阐释了包括各个阶级之间的利益联系、各阶层的“政治职责”、互相间的人身依附程度,还有构建的整个社会机器的稳定性。

从物质到精神,彼此联系的纽带,维系稳定的交换关系,还有相互作用之下实现“共赢”的百分比。

她在文章里,首先以“平民为何是贫民”作为开篇的导论。

她在文中构出了一个“财富金字塔”,自下而上,一层层地往上递增,最上层的人数占比最少,而财富占比最大。

紧接着“财富金字塔”的,就是“产出金字塔”,这一回是倒着的三棱锥,最上层的产出最多,人数占比最多。

“财富塔”和“产出塔”每一层都用不同的标识一一对应,这样人们就能直观地看到,生产最多的人,获得最少,反而是非生产者,获得更多。

随后她又开始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颠倒的状况,在引出了“教育垄断”的概念之后。

部分的非生产者,是实际上的“脑力劳动者”,他们拥有学识,接受过良好教育,他们肩负起的“劳动责任”,就是在金字塔顶端维持一个国家的稳定,他们并没有实际的物质产出,因此他们的物质获得,就需要底层的“生产者”供给。

这种情况,很容易演化为无止境的剥削。而教育的垄断,在保证了愚民的易掌控的同时,又稳固了他们的地位--能站在塔顶的只有他们,因为只有他们才学了这方面的知识,其他人会吗?

这里木叶特意把“忍者”概念摘除,在提出了“平民”和“贵族”两个极端之后,她再引入忍者。

她必须要这么写。

只有这么写,才能把忍者们的视野格局从“忍界”中解脱出来,扩展到“全世界”。

让忍者明白,他们在世界中的定位在哪里,他们的作用在何处,所谓“工具论”的观念从何而来……

在写到“工具论”时,木叶的笔锋明显犀利了一些,如果说之前还是客观的中规中矩,写到忍者时,就带有感情色彩的讽刺笔法。

她从“忍者工具化”的源头进行驳论,从经济到政治,以此作用于的精神文化的扭曲。

然后重头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