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挡不住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城市,人杰地灵,物产丰饶,称得上是宝地。但打从日本人来了之后,长沙可倒了血霉。1938年11月13日,日军还在两百公里外与中央军厮杀,因为一次意外的失火,贯彻“焦土抗战”政策的长沙当局就误以为日军逼近城郊了,长沙保不住了,一把大火将这千年古都焚为焦土,无数市民在睡梦中被大火包围,活活烧死。

紧接着就是与日军持续六年的拉锯,第一次是冈村宁次,日军打过了汩罗江,逼近长沙,但接着就不断遭遇阻击、伏击,再加上道路和桥梁全部被中国军队破坏,部队机动、物资运输都异常困难,冈村宁次只能望着长沙城兴叹,下令撤军。此次战役日军伤亡八千余人,中国军队伤亡两万余,双方打了个平手。第二次则是阿南惟畿中将指挥,这家伙猛得一逼,带着数个师团的兵力猛冲猛打,再加上破译了中国军队的电报密码,对中国军队的部署、调动可谓了如指掌,着着领先,把薛岳打得大败亏输,一举攻下长沙,冲到了株洲。不过在中国军队的反击之下,他们最终还是被迫放弃长沙,撤回了攻击出发点,此役中国军队伤亡七万余人,日军伤亡不详,可以说是一败涂地,而且是未战先输。但薛岳很快就找回了场子,1942年,为了策应日军攻掠香港的战役,第11军再次向长沙发动进攻,这次他们踶上了铁板,被薛岳利用长沙纵横交错的河流、连绵的山川布下了一个大大的口袋阵,将三个师团都给装了进去然后一顿暴捶,长沙城郊成了日军公墓,最后夹着尾巴狼狈地逃了回去。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多少始终是个谜,日军给出的数字是死伤六千多人……如果死伤六千多人就能让三个甲种师团又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崩溃,那蝗军未免也太脆弱了一点。薛岳提供的数字则是毙伤俘日军五万六千余人,这个数字……不敢说是往水里掺战绩,但灌水严重是肯定的。毕竟此战日军出动的兵力也就三个师团又一个独立混成旅团,那三个师团还得留三分之一的兵力守老家,这样一算,日军出动的总兵力最多也就七万,要是让他干掉了五万六千多,第11军还混个屁?别说在几个月后再次发动鄂西会战一路冲到石牌,只怕战略收缩都来不及了。

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对长沙地区的经济民生造成了严重的摧残,长沙地区百业凋零,流民遍地,处境十分悲惨,都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现在,日军又来了。

早在豫中杀得血流成河的时候,就有零星的情报表明日军将会对长沙发动大规模攻势了,但是薛岳并不在意。在他看来,日军就那么点人马,占着半个中国,典型的点多兵少,每次发动战役都是这里抽一个联队那里抽两个联队,东拼西凑拼凑起一个重兵集团,凭借高机动优势打个短平快,一波短促而猛烈的突击,能拿下就拿下,拿不下的话也就只能罢手,让拼凑起来的各单位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现在他们的主力都集中在豫中,不可能具备同时打两场大规模会战的能力。

他的判断放在一年前肯定是有道理的,这确实是切中了日军的要害。问题是东条上等兵上台后跟疯了一样扩军,一口气扩编了四十多个师团,这些新编部队一大半都被投入到中国战场,使得中国战场上的日军兵力暴增,他们当然有能力同时打两场大规模战役了。

薛岳犯了经验主义,战略误判,让第六战区还没开打就先在战略上丢了一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关于日军集结、调动的情报越来越多,薛岳终于重视起来了,紧急召开战区会议,商讨对策。

而此时,日军的作战序列已经形成了,雷霆即将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