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页

对于余风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边整合已经到手的地盘,一边派出更多的人手,去谋夺更多的资源,这简直就是一个黄金发展期。

对于余风势力的迅速膨胀,最高兴的,恐怕还是不风字营这个核心系统里的人,而是那些以迟青山,崔阳浩为首的朝鲜籍官员。

崔阳浩还算好的,毕竟他也是曾经手掌大权,短短的过了一把大帅的瘾头的人,但似乎迟青山就不同了,作为余风在朝鲜扶植的第一号傀儡,余风的势力扩展的越大,他的存在感就越强,权利也就越大。

别的不说,民事衙门派出去到下面的官员,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按照余风的意思,这派出去的官员,绝对不能全部都是汉人,必须给朝鲜人一个足够的政治空间,以表明“中朝亲善!”让那些朝鲜百姓明白,他们仍然还是这块土地的主人,而风字营,不是来奴役他们,而是来帮助他们的。

所以,这派出去的官员,除了正职一把手,必须是汉人以外,其他的位置,就没有硬性要求了,也就是说,这些官职,朝鲜人是有资格担当的。

这可就不得了,平壤经过几次洗牌,现在的朝鲜籍的官员,基本上都是依附在迟青山的门下,这窝在平壤城里也就算了,大家得过且过,只要自己富贵不丢,这日子就这样过了,但是,这一旦被放出去,没准就是一县一乡之主了,虽然这头山还是有一位汉人老爷,但是,这是朝鲜啊,这汉人老爷难道还亲自和那些连话都说不利索的贱民们去打交道吗?这管理这些贱民的事,还不是要落在咱们这些本国官员的身上。

而且,这有例子可循啊,你没看见,留守府里的门房,不都捞到了一个主薄的位置,现在在西乡也是人五人六,威风凛凛的,比咱们这些老爷差不多了多少。

这些人眼红了,但是,这些朝鲜官员的考功,推荐,可都是在迟青山的手上,也就是说,他们的升迁外放,都是在迟青山一念之间,余大人可不认识他们这些官儿是谁,民事衙门你认识谁谁?那你去走走关系吧,看人家不把你给打出来。

民事衙门的官职,虽然大致是仿着大明的官制,但是,也没有做的太出格。因为余风现在根本就没有一个名目,没有一个名分,那么,即使是委派官职,也好像过家家的儿戏一般,显得不是那么正规。所以,这委派的官职,一开始,都是从最低级的九品官还是委派起,一直到七品,再往上就没有了。也就是说,在民事衙门,做一个七品官,管辖的,可能就是一州一府之地了,而他的上面,也没有什么六品五品,直接就可以面对民事衙门负责了。

这看起来很滑稽,但是,却是的确确的发生了,就是这样的芝麻小官,也让平壤的那些曾经是四品五品的官员趋之若鹜,品级低一点没有关系,问题是有实权啊,生活在风字营的势力范围中,他们对于风字营的了解比别人更多,在他们心里,怕是很多人都对自己这个原先王庭委任的官衔有些不以为然了,在他们看来,这两种职衔,谁的含金量更高,这还用怀疑吗?

余风是不管这些的,他就好像是一艘巨大的海船上的船长,他指出了方向,发布了命令,具体的事情,自然有下面的人努力去做好,他要做的,就是保持正确的方向,带领这艘船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陈敏之也曾经提过这个名分的事情,按照他吞吞吐吐表达的意思,余风现在都已经有裂土封疆的能力的,那么,称个王不算过分吧,这放在什么地方,数万兵马,百万民众,都不算是寒碜了。更重要的是,有这个名分,整个风字营都有了奔头,各级文职武职的官职,也让这些将领士卒们,会有更多的动力。都韬光养晦这么久了,是该到亮明字号的时候了。

“还不是时候!”余风摇摇头,否定了他的提议,一旦称王,势必他同时进入朝鲜和大清的视野当中,那么,接下来,就没有什么虚以委蛇的过程了,大家只有赤膊上阵,亮出家伙动手了。朝鲜的王庭不会坐视一股外来势力名正言顺的占领他们的国土,余风可不比满清鞑子,打字们只是肆掠抢劫一番,了不起,要个征服的名号,就如同大明对朝鲜一样,要个宗主国的地位,但是,余风,可是赤裸裸的占领分裂,如果换在后世,恐怕只要余风这旗号一打出来,朝鲜的官方立刻就会宣称:黄海道永远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云云的了!

大清就更没意思了,这样的一股势力,横亘在他们与朝鲜之间,不仅没有了以前随时没事过去给朝鲜几巴掌的便利,反而要时时注视着这样的一股势力的扩展,余风现在可不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数万的精兵强将,直接摆在皇太极的卧榻之侧,他要是睡得安稳才怪呢?

那么,皇太极要是想睡个好觉,肯定是先要把这个不然他睡个好觉的家伙摆平,在他的后方,有一个皮岛的毛文龙,就已经让他虚火直冒了,每次大清朝着大明用兵,他都还得分出精神,关注着毛文龙的举动,生怕这家伙在皮岛上又窜出一群兵来,在自家后院点上一把火。但是毛文龙再骚扰,他那巴掌大一块岛,能有多少兵丁,头疼是让人有些头疼,但是也不至于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