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与西方不同,大明走自己的路

“中产素封之家,如此下去,最终皆倾家荡产,而败坏祖宗之基业,而豪门则为维系此奢靡生活,必横征暴敛,巧取豪夺,私加田租、勾结官府巧立名目、乃至私放高利贷款逼人家破人亡,更有甚者,暗结一等权贵,把持一府乃至一省之政,盗卖官产、挪用库银。”

“故而这种奢靡之风,导致百姓虽财富增加,但依旧受盘剥之苦,而余财未见显著增加,其消费依旧是量入为出,节俭克制,而使制造业之工场作坊不能因此扩大规模,甚至渐有不支之象;

而豪门则为求奢靡,则必重金买纯手工艺品为其日用之物,鄙夷工业品,使得有精湛技术之工匠依旧醉心于独自完成一些奢靡而精巧的手工艺品,而缺乏将手中工艺品传化为工厂生产,由奢侈之物转为大众之物,使工业产品更多的动力。

老臣最后发现,大明如今所赠之财已大量集中于非生产者,而真正算是生产者之百姓之财富其增加幅度,并不及天下不事生产之人的财富增加。

以臣之间,若财富之增加不大部分集中于生产者之手,而是不事生产者之手,不但无助于国家之长治久安,反而会使国家衰退更早!

因为这样下去的话,好逸恶劳者必然更多!

如今天下,人口激增,然新增之大量百姓,虽无地无产,却不愿意进入工场作坊务工,而依旧宁肯以养子养女身份委身于大户之家为奴为婢,乃至做倡优之事,便可证明此等现象所带来的危害。

故而,陛下,老臣斗胆直言,万望朝廷刹住此风,使帝国财富之增加更多的到努力生产之人手中,而不因到不事生产之手中!

据臣所知,在江南一带,一善弹唱之名妓就能日赚万金,而持家有道之贤妇年入也不过百金,如此现象,朝廷不能不管!不然,天下将因此而亡也!”

朱由校把陈确的见闻丢给了他:“也有人提到了这个,爱卿刚才说的很对,百姓的消费水平被压制了,而豪门的消费没有被压制,反而是阻碍了生产力之发展,使国家要因此退步。”

朱由校说着就看向刘鸿训:“刘爱卿之前限制士大夫纳妾,乃至要重建道德是对的。”

刘鸿训则道:“陛下,老臣现在觉得,老臣昔日做的还不够,如今想来,这奢靡之风要想遏制住,欲使天下所增之利更多的归于劳者,就得对士大夫更严格些,公用之费需有所规定,品德作风也要有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