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页

恶奴[校对版] 傲骨铁心 2986 字 2023-03-16

原来是汉军上三旗的人。高士奇听了这伙计的话,在鼻中冷哼一声。所谓上三旗便是指正黄、镶黄、正白三旗;下五旗则是正蓝、镶蓝、正红、镶红、镶白五旗。

满清八旗分为上三旗与下五旗,二者之间存在些等级制度,旗内兵丁、人口都有所不同,这点赵强是知道的。皇太极时,上三旗原本是指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尔后顺治即位,因恼多尔衮,便将正蓝划入下五旗,而将原先在下五旗的正蓝拨入上三旗,所以如今的上三旗指的便是正黄、镶黄、正白三旗了。而汉八旗、蒙八旗与满八旗又如出一辙,也分上三旗下五旗,一般来说,这三上旗的要比下五旗的风光一些,原因便是由皇帝亲领这一缘故。北京城中的禁军如前锋营、护军营等便多是从上三旗子弟挑选。

既然八旗分为这上三旗下五旗,上下有了差别,各旗之间勾心斗角之事便是常态了,旗与旗之间也争斗得很,所以为了破除上三旗与下五旗之间的隔阂,鼓励下五旗人让他们也有个指望,康熙初年特别建立了“抬旗”制度。所谓“抬”意即由下往上升,意思是下五旗的人可以抬入上三旗者,其本支子孙也可以一同抬旗,但同胞兄弟仍隶原旗。而如皇太后、太后母家在下五旗的则一律均准予抬入上三旗,以示恩典。

到了康熙亲政时,这抬旗方式又多了起来,也不限满八旗了,汉蒙各旗皆可,由此一些上三旗的汉军便抬人同一旗分的满洲旗。较有名的便是康熙生母孝康皇后一家——佟佳氏。佟家原隶镶黄旗汉军,后抬入镶黄旗满洲,后族抬旗自此始。另外,包衣旗人可以拔出内务府抬入满洲旗。总之,但凡入了上三旗的,不仅是名义上的福份,好处也是多,老满洲有句老话即“上三旗从龙入关,下五旗在关外”,说的便是上三旗的人全入了关享受中原汉人的花花江山而不必留在关外受苦,而下五旗的人除了宗室功臣外,却多留在关外,与那入关的上三旗相比自然是差了许多。

潘材既然是汉军上三旗的人,又是辽东汉人后裔,属于最初就“从龙”的汉民,政治上还是享有点好处的,但其能讲得如此道理,却是个无赖,这让人无论如何也能以理解的,也让赵强心生疑惑。

第017章 大凌河

赵强的疑惑在高士奇看来却不是什么问题,知道这潘三是汉军上三旗的人后,他便知这厮为何空有如此见识却只是一个市井无赖了,原因无二,皆因其这汉军旗的出身而已。上三旗的汉军出身听来是不错,然除了祖上荫爵和建有战功外,却是入不得仕的,更不能与汉人一般通过科举进入官场,所以这汉军旗的人大多都是混吃等死之辈,就算是有状元之才,也无法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更何况潘三长相甚丑,品性又差,这般模样的人又怎能入得官场呢。

天生巧嘴,好逸恶劳,只想以嘴皮之利度日,这等刁民何能与我相提?知了对方底细,高士奇心中更是鄙视,不过却是有些高兴,也不知是为何而乐。

出了潘三这么个插曲,这酒是没法再尽兴喝下去了,大伙又都已吃饱,高士奇这边惦着赶路的事,便让伙计把桌子收拾了,就这么品着茶等着去办路引的德丘等人回来。赵强见状,便也有一搭没一搭的与其闲扯些盛京城的民风之事。

没过半炷香时间,德丘等人便回来了,言道路引已经加盖过官印了,这便能凭着它一路无阻的入关。言语之间对奉天府的人多有夸赞,说道到底是大地方的官,比起小地方上的官吏们要亲近得多,办起事来也是麻溜得很,一点也不为难他们,当真是皇城根边的,与众不同啊。闻言,赵高二人俱是一笑,二人对这“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事也算是见得多了,听了自然会意得很。

等德丘等人吃了饭食后,赵强便让葛飞虎去柜台结了银子,往后院牵了自己的马匹,便要出城往南边去。高士奇在盛京没什么故旧,也没什么兴趣去拜访盛京的官,只想着赶紧进关把差事交了,另外再看看使个什么法让这索伦人愿投明相,也好待开春战事起时有个用处。

来时众人是从小东门(内治门)进的盛京,出时则是从大北门(福胜门)出的城,而从这大北门一路往北,行上十里地便是皇太极的陵寝——昭陵了。昭陵是皇陵,自然不可能任由人参观,也不可能出售门票,赵强也没心思去看这死人的坟墓,所以出城之后便纵马急奔往锦州而去,高士奇等人的马也都是好马,驶奔之下也不落后。

第三日行至一处地方时,让人奇怪的是,一路上都不怎么停留的赵强和高士奇二人却是不约而同停了下来,翻身下马看着眼前的一片废墟发呆。此处废墟大片已没入泥土之中,只余泥上几柱老槐树仍在向世人展示着自己,此地名为大凌河。

熟悉清史的赵强自然也了解明末那段历史,而眼前的这大凌河在五十多年前便是明金双方死斗无数次的战场,也是宁锦防线的最北端,它不但见证了明末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也见证了汉民族的苦难与悲哀,见证了女真人兴起的岁月。想到当年之事,看着眼前废墟,赵强自然是唏嘘不已。

因入关必经山海关,所以赵强对于当年的那条宁锦防线自然就十分有兴趣。而从大凌河南下便是锦州了,也是后世所称的“辽西走廊”,入关必经之地,其重要性仅后世从北京出发的火车十之七八要停靠在锦州便能看出来,“辽沈战役”时锦州所爆发的战事更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小小锦州聚集了中外目光,也聚集了当时双方最精锐的军队和最优秀的将领。而明军为了抵御后金进攻,就在山海关以北、大凌河以南沿途修建了一系列城堡,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算是一条可以称得上坚固的防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