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崇祯未能迁都成功有各种因素。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做事但权力却很大,即非六部堂官,但对六部政务有最终决定权的六科,在里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朱由校看来,事实上,大明各部的权力需要的不是被监督。

因为已经有负责监督各部官员的都察院、还有专属皇帝的东厂这些。

而各部真正需要的是调停。

因为很多大政是涉及多个部门一起合作的,这就需要各部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调停合作,而利于政令执行。

现在朱由校就让各科承担了这个功能,不再当搅屎棍,只当调和剂。

所以,各科言官已经不再算是言官,而是调停官。

各科的官员会根据本部的需求去其他部门交流协调。

而且各科的官员都是初入官场的年轻官员。

更多的去做调停各部矛盾的事,而到处跑腿,是利于提高他们行政能力的。

而不是被打枪使,当搅屎棍,做党争的主力军,进而成为党争的牺牲品。

历史上很多六科言官,不得不说是有很硬的骨头的,以致于即便会被杖毙,也敢言。

这种刚硬的意志,如果不成为党争的牺牲品,而是先用来熟悉调停各部政务的话,完全可以在将来作为敢动既得利益集团蛋糕的改革派。

也正因为此,现在的各科言官已经比较安静,因为没空哔哔,就算是哔哔也不再是对皇帝或者对自己的部门老大哔哔,而是各科的言官代表各部门的利益在科议时疯狂哔哔,而各部堂官则根据他们的争论做出更合理的政令草案。

而这事实上,这也附和年轻官员们的仕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