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紧接着,等他答下去后,却发现自己一时竟收不住手,甚至把卷子上的空白写完后都不够,不由得起身拱手道:“敢问陛下,可否再赐臣一张答纸。”

朱由校点首,同意了耿于垣的请求。

耿于垣接下来则越写越兴奋,他觉得自己这些长篇大论一定会让皇帝陛下惊叹,甚至可能当场拜自己为官,乃至将自己的言论奉为治国理政之圭臬。

耿于垣一时还因此有了兴致,而瞅了坐在一旁的于忠明一眼,见他在卷子上后面几个问题的空白处,只干巴巴的写了一句,而且字迹还甚是潦草后,就更加得意起来。

但如前文所说,朱由校考百姓们不是为了选治国理政之才,就只是趁机搞个调查问卷。

所以,接下来,朱由校在审阅答卷后,所选取的考生的结果,便很出耿于垣的意外。

第六百九十六章 一切变法都先从立宪开始

“宣铁道工人于忠明进殿!”

而当内侍念到第一个被朱由校认为考试优异,而被召见的百姓的名字时,耿于垣顿时面露惊骇之色。

他没想到皇帝陛下先取中的竟是于忠明。

他清楚记得于忠明在答卷上只写了寥寥几笔字,而且字迹很是差劲,只能说能认得清。

故而,他有些不明白,皇帝怎么就选择了于忠明。

工人出身的于忠明自己也没想到自己会被皇帝召见。

他自己也是一脸懵,心道:“难道自己考的还不错?”

于忠明倒也不敢怠慢,忙在内侍的带领下进了奉天门内。

耿于垣颇为怨念地瞅了进入奉天门的于忠明一眼,他不明白,皇帝陛下怎么就没先选自己,而是选了一个身上似乎残留一股铁锈味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