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接过题本后看了看。

“不错!基本符合朕所立之兴明社的理念!”

看了后,朱由校就对此表示了肯定。

接着,朱由校又问道:“不过,这宪纲对朕不具备约束力这一条是谁提议的?”

“回陛下,是靖国公提议的。”

刘鸿训回道。

朱由校听后点首道:“咨议大臣们没反对?”

“靖国公这条提议,是在场咨议大臣意见最为一致的,没有一人反对。”

刘鸿训继续回道。

已代替刘鸿训成为大明首辅的温体仁这时忍不住奉承道:“这足可见,陛下是得天下人心的。”

朱由校笑了起来:“这个靖国公,果然是没让朕失望!”

说着,朱由校就把题本递给了温体仁:“将预备立宪的诏书,以及咨议院最新立宪进程,通告于天下军民!”

“是!”

温体仁接过了题本。

“虽说宪政不在朕这一朝开始实行,但执政上也得渐渐向宪纲所体现的治国理念靠拢,在预备立宪期间,统一立宪思想!”

“不赞成、不接受宪纲思想的,就视为没有在思想上和天下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没有与民族保持一致,要对其改造,使其学习,哪怕所谓的学识通达者,也要再教育,接受一些能改变其思想的再教育!”

“虽说不能要求大家都是一个模子的人,都是一样的性格,都是一样的理想,都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安邦定国,都要为他人奉献,但是,作为华夏的一份子,其行为其理念必须符合宪纲所规定的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