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纲既然已确定以天下生产者利益最大化为执政之理念!那就要在用权时,去切实践行这一点,分工可以有所不同,可以劳力,也可以劳心,但无论是哪种劳动,都得有所劳动,有所产!”

“哪怕是不耕作不务工不行医不教书之自由文人这些,也得要有所生产,才算为宪纲所容纳的人,想办法逼他们去创作,别整天只知道袖手谈心性谈国事,要多写些诗词话本什么的,也算是一种贡献,我大明要文化繁盛,要诗比唐、词比宋,兴起的话本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杆!”

朱由校谕示道。

“臣等谨记!”

温体仁等辅臣立即回了一句。

接下来。

大明正式下达了预备立宪的诏书,且公布了预备立宪的诸项条款。

例如,将怎么进一步促进国民教育,进一步引导国民知道宪政,以及将会在地方和中央如何设立宪政机构等等。

咨议院拟出的宪纲条款也陆续公布了出来。

如此,大明也算是在政治上走出了新的一步。

这一步,按照原来的历史,是要等到两百多年后的二十世纪初才开始出现的。

且还是因为洋枪洋炮逼得当时的清政府这样做。

而如今,大明这样做倒不是被外部所逼,而是内部工业革命出现,大量工人阶级和商人阶级出现后,导致的变化。

不过,受大明自己特殊的国情影响,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文化上的延续性又特别强大的大国,注定了所体现的宪政思想非是商人阶级想要的那种自由化的宪政思想,反而是为保证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以及大量自耕农和工人不被过度剥削而实行的另一种大朝廷模式的宪政思想。

所以,耿于垣即便全程参与了咨议院初步立宪的过程,且亲眼看见了大明开始立宪,但他的心情反而因此更加失落。

随着三个月的休沐期将近,大部分百姓都已经陆续离京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