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你在犯致命的错误吗2

办公室潜规则 李浩铭 7628 字 2022-08-31

第一章你在犯致命的错误吗2

07不要机械照做,用心高质量地完成

a和b在同一时间进入一家市场采购公司,他们学历相当,所学专业也一样。

然而一年后,b受到了上司重用,得到晋升,而a仍然是老样子。

a心里面当然很不服气,他觉得自己工作比b认真努力多了,凭什么b得到晋升,而自己却什么都没有?

他认为是a使用了见不得光的手法才取得这样的成就,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缘由,a找经理询问。

经理思考了一下,对a说:“能不能麻烦你到市场上跑一趟,看看今天有没有新鲜的大闸蟹卖?”

虽然a不知道经理究竟想干什么,但他还是什么都没有问,赶紧跑到临近的水产市场查看。

半小时后,a回来了,一进门他就气喘吁吁地说:“经理,水产市场上有刚上市的大闸蟹。”

经理接着问他:“嗯,每只大闸蟹的价格是多少?”

a犹豫了一下,转身跑出去了,因为他根本就没问。

半小时后,他跑回来说:“每只大闸蟹的价格是50元。”

经理笑了一下说:“我们公司准备大量采购这匹大闸蟹,货商们可以给出怎样的价格?”

a挠了挠头,委屈地说:“你没有告诉我这些啊?

我这就去问。”

经理叫住了a,“你坐一下,看看b是如何做的。”

经理把b叫进办公室,同样吩咐他:“b,麻烦你到市场上去一趟,看看还有没有新鲜的大闸蟹?”

40多分钟后,b回来了。

手上还拎着两只大闸蟹,向经理报告说:“经理,水产市场上有两家摊位售卖大闸蟹。

第一家每只平均有4两重,每只卖50元。

而第二家每只平均6两重,每只要卖80元。”

经理听了点点头。

b又继续说:“我已经和摊主都谈好了,如果我们公司一次性采购500只的话,可以打八折,如果采购更多的话,价格上还有优惠。

这是我向他们索要的名片,另外我还从两家摊位上各买了一只大闸蟹回来供您作参考……”

默默坐在一旁的a这时早已羞愧得满脸通红,已经无需经理再解释什么了。

很多人工作很努力,却得不到上司或老板的认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工作不到位。

正如案例中的a和b一样,执行同一个命令,同样努力地执行和完成任务,一个只是机械式的照做,一个却不仅仅把老板规定的任务完成了,即使老板没有说出口的命令也事先执行好,如果你是领导,你会喜欢哪位员工呢?

那么,回顾我们自身,我们多少是如同b一样完美地完成任务呢?

相信,我们之所以一直抱怨自己没有得到领导的青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自身,因为我们像a一样简单地按照上司的要求去做,如同一个上了机关发条的木偶,上司吩咐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如此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地完成,完全不想要做得更好,只是一味完成任务。

在他们看来,“把事做完”胜过“把事做好”。

因此,他们的工作效率总是很低,得不到上司赏识。

根据职场定律,上司总是期待员工创造出超乎他们薪酬的价值。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我们创造出这种价值的时候,老板也同样离不开我们,如此一来,我们就有足够的筹码和资本来和老板讲条件。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没有足够的筹码就会失去谈判的优势。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而是自身的思想在束缚着我们:凭什么我要那么卖力地工作?

如果你拥有这么一种思想,那么你的工作始终不会完成得出色,你离上司对你的预期值也遥远得多,结果每次晋升加薪的机会都会与你擦肩而过。

身为职场中的员工,我们不仅要完成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更要用心地完成任务。

有心的人会更周全地考虑问题,力求一次性把事情做好、做到位,如此,上司就能放心地把事情交给他来完成。

而平庸的人永远只会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地照做,虽然他们表现得极为认真,却难免做了很多无用功,因此工作效率低下,业绩也始终提升不上去。

这样,他们不仅把自己搞得很辛苦,也会拖慢上司的计划,这种只会机械做工的职员是其他任何一名职员都可以轻松取代的。

职场不是军队,许多事情都是需要灵活应变的,需要你先上司一步想到问题所在。

你是否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又接到上司安排下来的另一项任务呢?

此时,你又是否心怀不满和抱怨的情绪呢?

无论如何,你都需要很快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上司的时间很宝贵,他给你安排的工作一定会比你之前的工作要重要。

如果你在此时迅速地完成任务,那么就给上司留下反应迅速的印象,这也是高质量完成任务的表现。

你是否手头闲得发慌,或者庆幸自己终于完成了工作而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你不要总是指望上司给你安排任务,相反,你需要自己主动地去争取,让上司觉得你是一个有进取心、上进心的人,这很重要,这往往是他们提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所以,你不应该只要求自己做好分内的事情就够了,你要不断地尝试不同的任务,就算是很艰难的任务也不能放弃,这也是你表现自己执行任务能力的机会。

你需要尽力完成,不要有“这不是我应该做的”这种想法,即使是额外的工作也需要欣然接受并努力完成,不仅要敢于接受挑战更要完成得漂亮。

齐格勒说:“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就能够随心所欲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这里所说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指的就是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这与那些得过且过的职场中人有着显著的区别。

如果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

对这种类型的人,任何老板都会毫不犹豫地排斥在他的选择之外。

那么看看,你是否有着如此的想法呢?

(1)我今天终于完成了我的工作;

(2)速度要快,质量在其次,差不多就行了;

(3)现在的工作只是跳板,不需要我认真对待;

(4)我的工作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就好了。

一个人一旦被这些想法控制,不管他的工作条件多么好,交付他的工作多么简单,也很难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也就不可能圆满做好自己的工作。

对这种员工,老板会时刻准备辞掉他。

08这山望着那山高,跳槽不慎会落空

玲子在一家中等企业工作,这几天她心事重重,因为正逢“金九银十”的职场黄金季节,同事们都蠢蠢欲动地谈论着跳槽的事,玲子也受到了影响。

玲子自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这家公司,做了4年的秘书,如今工资也拿到了3600元每月。

可是她心里也非常清楚,现在这个薪水,已经是她在这家公司做这个职位所拿到的极限了,更何况她不想做一辈子文秘。

于是,她多次向经理提出要换个部门或职位,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玲子见等了这么久都没有下文,觉得也许只有跳槽才是出路。

玲子在大学的时候读的是金融贸易专业,但是毕业参加工作后,她每天都要处理公司的一些杂务,专业早就忘得精光了,如今想跳又不知往哪里跳。

最后,玲子思来想去决定去做市场营销,因为进入这个职业的门槛较低,收入的增长空间也比较大,再说她自己也很喜欢和人打交道。

于是玲子激动地和做这一行的朋友谈了自己的打算,没想到却被泼了一身“冷水”。

朋友告诉她,营销是淘汰率最高的职业,也是最苦、最受气的职业。

玲子听了后更加苦恼、彷徨,难道自己还得继续干这枯燥乏味的秘书工作吗?

“跳槽”已经成为社会的流行行为,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家都想找个更好更高的工作岗位。

但是,在跳槽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有和玲子一样的烦恼,跳槽也不是说跳就跳的,往哪跳,跳槽后是否就一定前途辉煌呢?

于是,很多人在跳与不跳之间犹豫不决。

其实,这些人只是受到了别人的影响,或是不安于现状,很想要有所改变,而事实上,他们就如同案例中的玲子一样,并不清楚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又能够做什么,拿什么资本去跳等。

因此,在跳槽前,必须想清楚。

sa在一家公司做文员已经将近两年的时间,可是工资、职位却是原地踏步,没有任何起色。

他也如同职场中的其他人一样不安于现状,希望自己能够在职场中开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自己的职场之路也越走越宽广。

于是他求助了一位职业咨询师来帮助他做了一些职业规划。

根据他的各项评测指标,他的学历、经历、能力、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考虑和分析,咨询师给他的定位是由总经理助理转成人力资源管理。

在这个目标的驱使下,sa开始有计划地接受这方面的指导,并接受了职场专家的辅导。

一个月后,sa顺利地拿到了总经理助理的职位,然后他又开始把目标指向接下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他给自己定下的时间是一年。

sa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着手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和业务。

但是在半年后,他却发现在职场的需求中,人力资源职位出现大量的空缺,需求量陡然上升。

于是,sa抓住这个机会,及时地选择了“跳槽”,顺利地拿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职位,薪水也自然得到了提升。

最重要的是,他提前半年就完成了自己的职场规划。

跳槽的确给sa带来了职位和薪水上的飞跃,如果他安于本分,继续呆在自己的公司,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每个职场中的人都希望自己可以走向高处,因此在通向这个高处的过程中,就少不了规划和努力。

sa的做法值得职场中那些准备飞跃的人学习,他在事先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选择好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然后朝着这方面努力,并选择好恰当的时机来起跳。

结果,他不仅扩展了自己光明的职场前景,而且还因为选择了恰当的时机把自己的职场目标提前实现,实现了通向人生“高处”的关键起跳。

从sa的案例中我们知道,“跳槽”需要平时对行业、职位等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把握住。

此外,“跳槽”也是需要谨慎行事、得当处理的,“跳槽”是职业轨迹曲线的拐点,既是对以往职业或职位的终结,也是一个新的高度的开始。

因此,这个拐点究竟是向上递增提升,还是向下递减下滑是非常重要的。

“跳槽”选择适当、准备充分,将为“跳槽”成功打下基础,而且还要时机得当,如果还处在盲目之中,没有准备好,那可千万不要冒险。

曾有人幽默地说,如今的职场中人就像脚底踩了风火轮一样,一年不见面,到原单位找人找到的概率还不如到广场上兜风碰上的概率高。

这话虽说夸张了些,但也反映了现在跳槽频率之高。

很多人跳槽的原因都是随大流,空有一颗盲目而虚荣的心,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根据自身情况来做一个客观的评估和衡量:“跳槽”真的对自身有好处么?

特别是有一技之长或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一个地方,明天又跳到了另一个地方,但结果却是越跳越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跳的时候固然潇洒,却留下了一些“后遗症”。

“跳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你可能有了一张可以尽情描绘的白纸,但同时,也意味着过去的结束,也许你以前尽力描绘的东西就此一笔勾销,你将开始重新创业。

因此,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当你想跳槽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专家提出,决定跳槽成败的最根本因素有三个:需要、方向和资本。

因此,如果你想要成功地跳槽,就必须事先先考虑好这三方面的因素。

1自己是否有必要“跳槽”

虽然跳槽是一种时尚,但是这关系我们生存和生活的事情还是谨慎和妥当为妙。

很多职场员工在一家公司做不了几个月或者对工作稍有不满,就理直气壮地炒了老板的鱿鱼。

他们跳槽,主要是为了得到更高的薪水或者更好的工作氛围。

但是,专家提醒有跳槽意愿的人,能改变薪水的不是跳槽,而是你的职业积累和发展。

因此在跳槽前,应当先看看跳槽是不是对你的职业发展有帮助。

从本节开始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玲子是因为涨薪无望,转部门也无门,秘书工作也并非她个人长期的职业目标,她才想要跳槽,以便突破自己职业发展的瓶颈。

这些需要确实合情合理,也比较理智,因此跳槽是有必要的。

2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本节的第二则案例中,sa成功地完成了跳槽。

他的成功得益于自己预先做好了一个职场规划,明确了自己的职场发展方向。

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就知道自己应该应该朝向什么方向发展,应该具备那些“起跳”的条件。

如果错误地肯定自己能干什么,比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还要糟糕。

正如玲子,虽然她有很好的跳槽动机,但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分析其性格,因为她做惯了文秘,要突然改行从事营销,也许并没有优势,甚至还会碰一鼻子灰。

因此,在她还没确定好方向时,还不宜跳槽。

因此,凡是属于这种情况的“跳槽”人士还是先准备一下再跳不迟,否则跳来跳去总也找不到归属感,甚至还会越跳越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