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第 108 章

送走了大公主,天气也渐渐暖和起来。熬过了冬日严寒,太皇太后的身体日渐康复,精气神也都回来了。

内务府和钦天监给大阿哥推算出的良辰吉日在五月,四月康熙才会正式给他封爵,让他出宫开府。

胤祐想要搬进大阿哥的院子还得等些日子。

不过也没关系,因为春天到了莺飞草长,万物复苏。正是一年中畅春园最美好的季节。

康熙哪里还能在皇宫里呆得住,拖家带口就住进了皇家御园。

胤祐现在也已经虚岁八岁了,到了不用动脑子死缠烂打,可以正式跟着皇父出门的年纪。

只是康熙对这个儿子格外宽容,允许他慢一些长大。也想让他多多陪伴在太皇太后身边。

裕亲王、恭亲王以及诸位皇子,都被安排在太皇太后的马车周围骑马,一路护送太皇太后从紫禁城到畅春园。

只有胤祐这个小家伙,舒舒服服的呆在马车里。坐在柔软的毛毡上,趴在太皇太后的膝头,陪乌库玛嬷聊天。

期间小家伙听到几声叽叽喳喳的鸟叫,立刻掀开帘子去看。

正巧看到大阿哥骑着马,漫不经心的走在马车旁边。

胤祐抬起头来,大阿哥也低头看着他。两个人对视一眼。大阿哥问:“你干嘛?”

胤祐说:“我看看你。”

“看什么?”

胤祐将他上下一打量:“你都长成大人的模样了,怎么还赖在宫里不肯走啊?”

“???”

这话说得,他一个未受封的皇子,住在宫里有什么问题吗,什么叫赖在宫里不肯走?

大阿哥瞪着他,刚要说话,又听傻弟弟说道:“你不出宫去怎么给我腾院子呀?”

大阿哥冷哼一声:“你不是瞧不起我那院子吗?”

“谁说的?”小家伙冲着他嘿嘿一笑,“大哥的院子那么好,既宽敞又舒服,最适合练武了。”

“哦!”大阿哥惊讶道,“原来你这么喜欢我的院子,可惜,我已经答应了九弟,把院子给他。他马上也到了去上书房读书的年纪,要搬出后宫。”

他以为说出这话,小家伙就会生气。或者还会跟他撒娇说好话,让他把院子留给自己,不要留给九阿哥。

没想到,这小小家伙趴在马车的床上,斩钉截铁的对他说道:“你骗人,九弟绝对不会搬去你的院子!”

大阿哥一愣,这话确实是他刚才灵机一动,随口编的瞎话。他和九阿哥平日又没什么焦急,九阿哥怎么可能跑来跟他说,要搬进他的院子?

关键是,他这傻弟弟怎么那么肯定自己是在骗他?

“我怎么骗你了?”

胤祐冷哼一声:“九弟才不会和十弟分开,他们俩肯定会挨在一起住。”

三阿哥骑着马走在大阿哥身后,听到胤祐这话忍不住笑了笑。

就大哥这个脑子,再加一个也说不过小七。

到了畅春园,胤祐先陪着太皇太后回凝春堂。毕竟赶走了那么长的路,虽说马车舒适,却也难免颠簸。

太皇太后有些乏了,太医来给检查过身体之后,她便睡下了。

胤祐从凝春堂出来,看到外面光秃秃的试验田。想起了去年和阿玛一起播种的春小麦,还有插秧的稻谷。

于是,蹲在田埂上问牵着牛正在犁地的人:“咱们去年种的粮食哪儿去了?”

那人立刻过来答道:“回七阿哥,秋天收获的时候,主子们已经回宫了。收获的小麦和大米皇上赏赐给了山下的百姓。”

胤祐点点头,问:“那今年还种吗?”

“要种的,据说皇上寻得一株麦穗特别高大又特别饱满的种子,今年准备种这个。”

胤祐点点头,又站了起来。想着去年的没吃着,今年一定要尝一尝。

他继续往前走,走过狭长的一片试验田,来到了他的玻璃小屋。

经过一个冬天,他的橘树竟然还活着,虽然没有胤祐在南方见到的橘子树那么高,但也不错啦,至少平安度过了寒冬,活到了今年春天。

他问专门打理植物的花匠:“这树今年结果子了吗?”

“回七阿哥,没有,这得两到三年才能结果。”

胤祐叹了口气,没想到这么多年了,他还没有实现在北方种一颗橘子树,让老祖宗吃上新鲜橘子的愿望。

花匠听他叹气,立刻笑着安慰道:“主子别急,树在玻璃房子里长得很好,阳光充足,没准儿今年冬天就能结果。”

胤祐又蹲下来,看那几盆兰花。虽然还没有到开花的季节,看起来已经长得很不错了。小家伙也有些好奇,它们开出来的话究竟是什么样子。

这天,康熙在无逸斋检查皇子们的功课。又说起了春种的事情。

几位皇子当中,只有四阿哥能与皇父讨论这个话题。这一年多来,他看了不少关于农耕的书籍,从选种,到犁地再到播种……每一个缓环节说起来头头是道,康熙对此颇为满意。

最后,康熙还把外面那一大片田地交给了四阿哥,让他带着人自由发挥,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皇父再来验收成果。

大阿哥听得心不在焉,他性子比较急躁,又没什么耐心。最近沉迷于兵书不可自拔,时刻关注准噶尔的动向,巴不得大清跟他们打一仗,好让自己能够一展才华。

三阿哥对种田一事也无甚兴趣,还是做做文章,解一道数学题让他更有成就感。

几个小的自不必说,好不容易投胎生在了帝王家,谁还愿意去种田啊?

可是胤祐愿意。这天下午,四阿哥正在和身边的人商讨,土壤的湿度,虫害以及插秧的间距等问题时,就看到他弟弟拎了个小木桶从远处走来。

走进了,小家伙笑盈盈的和哥哥打了个招呼:“我是来给你帮忙的哟。”

四阿哥问他:“你下午不用练剑吗?”

胤祐说:“早上已经练过了。”

四阿哥又问:“不用读书吗?”

小家伙摇摇头:“我都能记住,不用再读了。”

四阿哥看了一眼他拎着的小木桶,里面空空如也。

他问弟弟:“为什么拎了个木桶过来?”

小家伙眨了眨眼睛:“浇水呀,种地不用浇水吗?”

“……”

四阿哥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心想:“帮忙,你是来帮倒忙的吧。”

不过有弟弟陪在身边,周围鸟语花香,湖面上站立着两只仙鹤,远处山峦叠翠,再这样如诗如画的风景中,干活儿也是一种享受。

他让小家伙先在旁边玩一会儿,自己接着和身旁几人交谈。

等谈完之后,转过身来,小家伙已经脱掉鞋袜,挽起裤脚,露出白嫩嫩的小脚丫,坐在田埂上晃啊晃,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

“嘀哩哩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哩哩哩……”

这哪里是来下地干活儿的,这分明是来春游的!

胤祐见哥哥谈完话,立刻去拉他的袖子:“咱们可以开始了吗?”

四阿哥也与他并排坐在田埂上,一边脱掉鞋袜,一边问道:“田里有老鼠,你怕不怕?”

小家伙挺起胸膛:“有蛇我都不怕!”

于是,兄弟俩就下到田里开始插秧。

胤祐虽然比去年高了不少,但仍然是个孩子,刚一踩下去,水田就没过了他的小腿,让他举步维艰。

不过小家伙并不在意,先抓了一把秧苗,学着哥哥的样子,一根一根插进泥土里,等他把手里的插完就没了动静。

不知道过了多久,四阿哥忽然回过头来,就看到小家伙半蹲下来,两只手伸进泥土里,不断摸着什么。

“小七,小七?”

胤祐撅起嘴,发出“嘘”的一声。整个人蹲在那里摸了半天,忽然双手往下一按,随即整个人从田里站了起来,兴奋的大喊道:“木桶,木桶给我拿过来,快!”

站在田埂上的赵诚赶紧拎着木桶给他递过去。四阿哥趁着弟弟把手里的东西往里扔的时候才看清,他抓了一条黄鳝。

“……”

黄鳝被胤祐丢在了木桶里,他低头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盛赞赵诚:“你的方法果然有用,先把洞堵上,再把旁边的土挖开,他就无路可逃啦!”

四阿哥:“……”

果然,说什么是来帮忙干活的,原来就是想抓黄鳝。

胤祐确实是想抓黄鳝,去年他就抓了一根,不过当时没练过功夫,也没什么经验,这东西滑不溜秋的,一下子就从手里溜走了。

今年来之前,他还专程向赵诚讨教了一番。赵诚进宫以前也是要帮着父母干农活儿的,家里穷,孩子又多,吃不上好的,就自己在田里抓黄鳝生火烤着吃。

他说起这个的时候,脸上还一副回味无穷的表情,说烤黄鳝是他小时候吃过最美味的东西。

这么一说,胤祐也想尝尝,这才拎了个木桶过来,说是要帮着哥哥种田,其实就是跑来觅食。

没过一会儿,他又抓了只青蛙,刚扔进桶里青蛙就跳了出来,钻进田里不见了。

胤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