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第 125 章

听到胤祐的道歉,策棱先是一愣,仿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而后他就脸红了,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

进宫的时候祖父就跟他说过,皇上的皇子个个都很贵重,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文武双全,礼数周到。

让他进宫之后务必要谨言慎行,珍惜皇上给的恩赐,好好学习,不要冲撞了皇子们,更不能和皇子们闹矛盾。

他一直都谨记祖父对他的叮嘱,他也听不懂汉文和满文,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可是这个七阿哥,他竟然能用非常流利的蒙古话跟自己聊天。

聊着聊着,不知道怎么了话题就说到噶尔丹身上去了,还把他和自己的祖先扯到一起,这简直就是对他最大的侮辱。

那是他此生最大的敌人,他曾经发过誓,等他长大之后,一定要杀了噶尔丹,夺回故土。

现在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寄人篱下的生活。

他以为皇子都是很傲慢的,毕竟他们是皇上的儿子,是全天下地位仅次于皇上的人。

可是没想到,这位七阿哥刚才去那么自然而然的跟他说出“道歉”两个字。

明明刚才在课堂上忽然愤怒的站起来拍桌子,扰乱客堂秩序的人是自己,七阿哥在得知自己和噶尔丹之间的仇恨之后,竟然主动向自己道歉!

胤祐从另一边挪过来,仔细的打量他,又从他的右边,站到了他的左边,歪着头看了半晌,忽然说道:“你该不会是个姑娘吧。”

“???”

策棱抬起头来,茫然的看向胤祐:“姑……姑娘?”

胤祐身体往后一样,屁股和后背抵在柱子上:“那你脸红什么?”

“我……”策棱扬了扬下巴,“我是草原上的勇士,才不是姑娘。”

胤祐问:“那你功夫一定很好咯。”

“那当然,在我的族人里面,跟我年纪差不多的,甚至比我大一些的,起码、射箭、摔跤、拳脚工夫,样样都不如我。”

“有这么厉害?”胤祐一脸不服去,“那我可要和你比试一下了。”

策棱了脸又红了:“现在吗?”

“当然不是!”胤祐往后面看一眼,“张师傅都生气了,他可是上书房的总师傅,要跟阿玛告状的。”

说到这里,小家伙沮丧的叹了口气:“又要挨罚了。”

“……”

胤祐靠在柱子上,策棱笔直的站在一旁,两个人就这样,在书房门口站了一上午,直到里面上完课。

皇子们都不是很愿意和策棱一起玩,一来,语言有点不通,二来,他毕竟是蒙古人,而且来自漠北,跟大清几乎没什么联姻的喀尔喀蒙古部落,关系自然生疏。

但胤祐是个交朋友从来不问出身的人,管他是谁,只要人品没问题,大家有共同的话题,那就能成为朋友。

毕竟深宫之中,除了兄弟姐妹和哈哈珠子,很难结交到新的朋友,能有这么一个,他还挺珍惜的。

这天中午,下课之后,大家等着用午膳。

因为天气越来越冷,昨儿夜里京城下了今年第一场雪,小皇子们都在屋子里聊天。

胤祐在兄弟们当中,一直都是焦点人物,跟他聊天永远不缺话题,他只要一开口,就能牢牢地抓住每一个人的注意力。

自从那天的事情过后,策棱像是对胤祐有一种雏鸟情节,因为来了这几天,也就胤祐跟他说话,所以他对胤祐有一种社交依赖感。

胤祐正趴在桌上跟策棱说着什么,后面的九阿哥叫他叫了好几声,胤祐也没答应。

九阿哥和十阿哥忽然围了过来,覆在胤祐耳边说了句什么。

胤祐瞪了两个弟弟一眼,低声斥责道:“别胡说,一边玩儿去。”

九阿哥和十阿哥拉着他:“没有胡说,七哥你闻不到吗?他身上都有味道。”

另一边十阿哥也说道:“你看他这么久都没换过衣服,头发也是一缕一缕的。”

胤祐一手一个,把他俩按到一边去:“闭嘴!”

个人卫生问题的确也是个问题,但是胤祐跟着康熙去过好多次草原,他明白在草原上水是很稀缺的资源,游牧民族都住在蒙古包里,洗澡也不方便。

这是生活环境养成的生活习惯,满人的祖先还是狩猎民族,天天在山野间打猎捕鱼,也不见得有多讲究个人卫生。

胤祐又转头去看策棱,发现对方若无其事的坐在自己书桌前,在很认真的研究几个汉字。

突然想起来,兄弟们平时都说的是满文,策棱听不懂。

可是现在听不懂,不等于以后也听不懂,他一直在上书房读书,总不能和大家一直都零交流吧。

其实胤祐也看得出来,五哥、六哥和八弟还有保泰也不乐意和他一起玩,只不过,他们年龄大一些,不会把心里的想法表现出来。

总有一天,策棱会学会满文和汉文,也会明白,大家疏远他的原因。

策棱虽然都读了好几天的书,还没有融入到上书房的环境中,他也没个伴读和哈哈珠子什么的,每天独来独往,放了学还得走很远的路出宫回府。

这天,他们依旧去景山学习骑射,到了马背上,策棱就仿佛回到了自己位于大草原的家乡,一夹马肚子,嘴里发出吆喝,马儿就如同受了什么刺激一般,从人群之中冲了出去。

那匹马是御马监刚为他准备的,谙达本来还想让他熟悉熟悉,哪知道,人家从小就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对于马的习性了如指掌。

就算策棱骑着一匹并不熟悉的马,骑术也远超其他几位皇子。

关键人家不仅骑马厉害,人家射箭也厉害。在高速移动的马背上,双手离开缰绳,左手持弓,右手握箭,眨眼间就连续射出好几支箭,且每一支箭都能射中不同箭靶的靶心。

皇子们看得目瞪口呆,就算是已经不和他们一起学习的大哥,也没有这样的骑射功夫。

胤祐拍了拍他的肩膀:“不愧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厉害呀!”

策棱笑着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噶尔丹来攻打我们那年,我还不满九岁,就跟着我的祖父上战场了。”

胤祐皱眉,怎么人家不到八岁就可以跟着祖父去打仗,他都快十岁了,去战场旁边溜一圈,回来个个都数落他,还被罚在太庙跪了一晚。

胤祐一直有个疑问:“你的父母呢?”

“我母亲几年前生我弟弟的时候去世了,我的父亲带领族人抗击准噶尔大军,被噶尔丹射杀了。”

“……”

胤祐这才明白,不是人家八岁多就勇猛无匹,能够上阵杀敌。

是因为部落里的壮年男子都已经战死沙场,最后只剩下了他们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和上了年纪的老人。

他们没有办法,必须跨上战马,拿上武器,去保卫自己的族人和家园。

胤祐又想起了他们的十万大军,想起了在战场上瑟瑟发抖,临阵脱逃的色格印,想起了他的郭罗玛法和叔公已经五六十岁,还要亲自上阵,想起他皇叔最后的错误决策,导致乌兰布通之战虽然最后宣布胜利,但他们的伤亡远比准噶尔更加惨重,关键还让噶尔丹成功逃脱。

满人才入关短短几十年,他们曾经锐不可当的八旗精兵已经沦落至此,若不引起重视,迟早有一天,噶尔丹必将卷土重来,继续侵扰大清边境。

大家虽然不太能看得上这个从草原来的男孩子,但是对于他在骑射方面展现出来的,远超其他人的能力还是表达了赞叹,纷纷为他鼓掌。

八阿哥赞叹道:“果然是吃牛羊肉,在马背上长大的勇士,以后是要当大将军的。”

胤祐侧过头去看了他一眼,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

而后又听到九阿哥对十阿哥说道:“咱们要是不读书,天天骑马射箭,也能这么厉害吧。”

十阿哥憨憨的笑了笑:“我巴不得不读书,天天骑马射箭呢。”

胤祐走到他俩中间,一边搂过一个人的肩膀:“昨天的数学作业做得怎么样了,二元一次方程会解了吗?”

“……”

不读书是不可能的,就算不练骑射也不可能不读书。

打天下可以靠骑射功夫,治理天下只能靠多读书。

胤祐回去想了半天,直到听说康熙向草原诸部下了诏书,为加强长城以北的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召集蒙古各部贵族明年在多伦诺尔进行会盟。

康熙要亲自主持这次蒙古克图王公大会。包括土谢图汗、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等诸部也要参加,其中自然也有策棱的祖父。

康熙收留策棱祖孙三人以及他们的残部,赐宅邸,让策棱入内廷读书。当然不可能是单纯做好事。

就算他们的故土被噶尔丹占领,但他们依旧是部族首领,在蒙古诸部有一定的威望。

他们和噶尔丹势必还有一战,策棱背负着灭族的仇恨,也一定会随军出征。

或许有一天他会回到自己的故土,成为部落首领,或许还会迎娶自己的某一位姐姐或者妹妹。

天气越来越冷了,连着下了好几天雪,胤祐看策棱耳朵和手都已经冻得通红,还得走到宫门口才能乘坐马车回家。

于是,他便向对方提议:“要不,你别回去了,到我的院子里去住吧,我那儿有空的房间。”

策棱摇了摇头:“我不回去,爷爷和弟弟会担心的。”

胤祐叹了口气:“难不成真是把你送进宫来做质子,一天不回去就担心我们害了你?”

\"质子?\"策棱拧眉,以他的汉语水平显然还没学到这个词,“那是什么?”

“那是……”胤祐一拍自己脑门,“管他是什么呢?我让人出宫去给你爷爷传话,说七阿哥留你下来住一晚,总行了吧。”

他这么热情好客,策棱人有些木讷,是个闷葫芦,时常被他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胤祐以为他傻,其实人家并不傻,其他兄弟有时候玩心大起,想要捉弄他一下,策棱却一点也不上当。

只有胤祐跟他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那……那好吧。”

胤祐把他留下来,是想哄着他,干一件或许他并不愿意的事情。

但一开始,胤祐并没有说。

两个人回到阿哥所,胤祐那个小院。策棱好奇的打量四周,有太监正在干活,各自忙碌着。大家看到七阿哥回来,纷纷迎上前,有人给他掀帘子,有人给他沏茶,上点心……

策棱想起了在草原的日子,虽说他是部落首领的孙子,其他人也对他颇为尊重,但却没有人整天围着他,这么照顾他。

胤祐让赵诚过来,在他耳边吩咐了几句,赵诚领命去了。

胤祐拿出荷包里的一棵狼牙放在策棱眼前展示:“这是我在草原上的一个朋友送我的,算起来,他算是我的远房表哥,现在是我的大姐夫啦。”

策棱就着他的手看了看那颗狼牙,点了点头肯定道:“能斩杀狼群,拔下狼牙那一定是一位蒙古勇士。这是他的战利品,他肯送给你就说明他很重视你这个朋友。”

胤祐把狼牙收起来:“那是自然,我还送了他一个银质的不倒翁,那可是太子哥哥送给我的,不过他好像更喜欢《李太白集》,我都好几年没见过他了,不知道,他现在汉语说得怎么样。”

策棱安静的听他说话,里面有好多新鲜词汇,他听不懂,但是他能感受到,胤祐和这位朋友的关系很好。

“你要是喜欢,以后我也能捕杀狼群,把狼牙送给你。”

“额……”胤祐挠了挠头,“我要那么多狼牙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