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第 128 章

据曹寅说,那是他的熹姑姑熬了好几个晚上赶出来的,衣服从大到小,粗略估计,最大的一件能让胤祐穿到十五六岁。

曹寅笑着说:“就连你成婚时候穿的喜服,她都恨不得给你做好,不过被我拦下了。”

胤祐拿着东西,一时间百感交集,心里好像有很多话想说,张了张嘴,却又不知该说什么。

最后,他向曹寅伸出手:“抱抱”

曹寅失笑:“你都是个半大小伙子了,还撒娇要抱抱,我可抱不动你了。”

胤祐白了他一眼:“谁要抱你,我是说……让你替熹姑姑抱抱我。”

曹寅走上前,将他搂进怀里,说了句十分大逆不道的话:“有时候真觉得你就是我儿子。”

胤祐说:“你想都别想,我阿玛不会同意的。”

曹寅颇有深意的笑了笑:“那倒未必。”

“什么?”

“没什么。”曹寅把他的头按在自己胸口,“你好好读书,他日再见,我可要考你。”

“知道了,你送的书,我没一本都背下来。”

曹寅笑道:“那倒不必,太多了。”

“对我来说小意思。”

曹寅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写两幅字赏赐给我吧。”

“写什么?”胤祐笑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去什么阳关,我去江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曹寅无奈的摇了摇头:“算了,可惜了你那一手漂亮的颜体。”

胤祐推开他,转身去了书桌后面,复又抬起头来,笑道:“曹织造,研墨。”

曹织造还没上任,七阿哥这就先使唤上了。曹寅赶紧过去给他铺纸研墨。

胤祐提笔写道:“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写完他又把纸放到一旁,另取一张,又写道:“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胤祐放下笔,拉起曹寅往外跑,出了承露轩,来到湖边的柳树下。

他毕竟也就十一二岁的年纪,身量不够,只能垫着脚,折下一枝新柳:“古人都说折柳送别,反正你也不是去塞外,我也不会吹笛。”

他把手里的柳枝递过去:“好好照顾我的熹姑姑,回京述职一定记得来看我。”

后来,胤祐去集凤轩看望皇贵妃,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额娘:“子清送了我一大箱子的书,熹姑姑给我做了好多衣服鞋子,荷包还有香囊,手帕。”

说着,他还真的拿出一条手帕,展示在皇贵妃跟前。那上面一针一线绣的都是些寓意吉祥的图案,手帕一角还绣了个“七”字。

他又翻开随身带的一本书,扉页印着“千山曹氏家藏”。

“儿子,”皇贵妃握着他的手,“我觉得你进步很大。”

“因为没有哭鼻子吗?”

皇贵妃摇了摇头:“因为你学会了坦然的面对离别。”

“没有离别,哪里来重逢。我也想有一天见了他们能笑着说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不知为何,听到儿子说出这句话,皇贵妃总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还记得你小时候吗?”

“记得。”

皇贵妃一巴掌拍在他的手背上:“我还没说什么事,你就说记得。”

胤祐摊了摊手:“记性好,没办法。”

皇贵妃不理他,继续说道:“你小时候,不知道怎么了,总不愿意读书,我和你阿玛为这事担心了好一阵。”

胤祐嘿嘿的笑:“担心我长大了是个不学无术的傻子。”

“没想到,你还没长大就已经文武双全。”

胤祐摆了摆手,又开始谦虚起来:“这才哪儿跟哪儿,以后我可是要当大将军的。”

这话皇贵妃倒是一点也不怀疑,正是因为发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华,康熙才会专程请来张勇教授他军事课程。

十一阿哥胤禌、十二阿哥胤祹和十三阿哥胤祥也到了上学的年纪,无逸斋来了三个新成员,就更热闹了。

小十一从小身体不好,康熙恩准他晚一些入学,于是,明明比小十二和小十三大一岁的他,却和两个弟弟一同入学。

康熙把小十一交给了他的同胞哥哥五阿哥胤祺,小十二交给了三阿哥胤祉,把小十三交给了四阿哥胤禛,让三位兄长为三位小阿哥开蒙。

胤祐一般很少去无逸斋,除非当天有数学课,他去一个上午。所以好几天之后,才知道了这件事情。

胤祐一走进书房,就看到四阿哥在教十三阿哥写字,小家伙立刻就走到书桌旁边,站在那里静静地看了半晌。

四阿哥是个很安静也很有耐心的人,对皇父安排的任务必定尽心尽力完成。教十三阿哥写字也是,一笔一划,严格又仔细。

他的书法也是极好的,多次受到康熙夸赞。

胤祐忍不住问道:“我小时候,你怎么没教过我写字?”

四阿哥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随即又低下头,目光落到十三阿哥的手上:“我教你了呀,可是你不学,还把自己画成了小花猫。”

“那后来呢,我也开始在上书房读书习字,你怎么没有教我?”

四阿哥无奈的笑了笑,仿佛他在无理取闹:“教你写字的师傅可太多了,皇父、纳兰、曹寅、高师傅……哪儿轮得上我。”

“……”

胤祐无言以对,照理说,他现在应该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等着师傅来上课。或者过去跟兄弟们一起探讨学习,甚至说说话,聊聊天。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挪不开步子。

这时候,保泰和策棱都过来跟胤祐打招呼,叫他去那边做,胤祐一个也没理,让他们自己玩去,他仍旧站在书桌旁,看着四阿哥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教十三阿哥写字。

直到师傅进了书房,三个小的自觉去隔壁上课,其他人各自回到自己位置上课。

午膳之前,有半个时辰是皇子们练字的时间。胤祐的字,练不练都无所谓,翰林院好几位师傅看了他的字都自愧不如,哪里还敢指导他写字。

策棱是个蒙古人,去年来的时候才刚开始学满文和汉文,或许是年龄偏大的缘故,学起来很是费劲儿。

胤祐刚要往外走,就被他拉住了:“七阿哥,这个‘火’字我怎么写都写不好,你教教我。”

胤祐接过笔,随手在纸上写了一个:“关键在这一点上,姿态、位置、距离缺一不可,分寸感要拿捏好。”

说完,他就放下笔,径直出了书房。

来到隔壁一看,小十一坐在位置上,时不时咳嗽两声,这个柳絮纷飞的季节,对他这种过敏体质而言,简直太遭罪了。

小十二很乖,端端正正坐在位置上,一笔一划写得很认真。

小十三……小十三人呢?

胤祐又走到隔壁书房,扒着门框往里一看,果然,他哥又在指导小十三写字。

胤祐也没进去,转身走了,回来也教策棱写了半天的字。他的学生握笔的姿势都不对,还得慢慢纠正,胤祐心不在焉的扣着他的手指:“往上挪一点,往上……再往上一点。”

策棱不好意思的抬起头来看他:“七阿哥,我太笨了学不好,你是不是生气了呀?”

“没有啊,我没生气,而且你已经学的很好了,你就是得多练。”

到了用午膳的时候,平时胤祐也没有执着的一定要挨着四阿哥一起坐。但是今天,不知道怎么了,他就是想坐在哥哥旁边。

可是,四阿哥带着十三阿哥走到桌旁,两个人自然而然的挨着坐了下来。

胤祐:“……”

他搬了跟凳子,跑过去,硬是挤到了三阿哥和四阿哥中间:“三哥三哥,你往旁边挪一挪。”

三阿哥玩味的看着他:“这是做什么?”

胤祐指了指桌上的菜:“我喜欢这道清蒸鲈鱼,我想坐在它跟前。”

这个借口倒是很符合他这个吃货的人设,三阿哥从善如流的往旁边挪了一点,让他挤进来。

十三阿哥毕竟年纪小,才六岁,手太短,只能夹到自己跟前的青菜,四阿哥就难免照顾着他一些,给他夹了一块红烧肉。

胤祐赶紧把自己的碗举了举:“我也要!”

四阿哥不知道他今天这是怎么了,他说要,那便也给他夹一块就是了。

过了几天,胤祐忽然想起一篇文章,要找来看看,翻遍了整个书架也没找到。

于是,他想着应该是在哥哥那边看到过,便出门去找。

刚进院子就看到苏培盛端了两盏茶往屋里走,他上前开了句玩笑:“苏公公莫不是知道我要过来。”

苏培盛也冲他笑笑,笑得颇为尴尬:“七阿哥今儿想喝梅子茶还是茉莉花茶?奴才这就去给您准备。”

胤祐一听这话就不对,屋子里还有别人。

他走进书房,就看到十三阿哥坐在书桌后面,四阿哥站在一旁,正在指导他做算术题,鸡兔同笼什么的,说了半天,小十三仍旧一脸茫然,根本没听懂。

胤祐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四阿哥才抬起头来:“你站那儿干嘛呢,怎么不进来?”

胤祐走进屋:“你怎么知道我来了?”

“你刚不是在门口同苏培盛说话?”

“……”

胤祐走到书桌旁:“我来找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