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页

取潮州以得一块稳固地盘安置军民一直是郑成功的心病,在决定入长江夺取南京之前,郑军上下接连数年都是围绕潮州做文章,但现在是否取潮州倒是次要的了,毕竟若长江之役若顺利,有了南京和江南之地,区区潮州,延平郡王却也是看不上了。此建议自然不被采纳。

“兴平意下如何?”

陈永华面带微笑的看着这位比自己仅年长两岁的风云人物,想到对方这两年在广东所作所为,心下不免有些感慨,也有些钦佩。区区一个生员,短短两三年间便成了拥兵数万,盘踞一省之军头,且相继重创清军,斩了伪清一个满州亲王、一个汉藩,降了一汉藩,这等战绩可是晋王所不如,延平也不如的。

论年纪,晋王39岁,延平37岁,周士相却只27岁,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却比一个能干。单以威风而言,27岁的兴平伯周士相现在可是如日中天的很,自家藩主只有夺了南京后方能一举压过这二人,否则,以兴平功绩,封王是迟早的事。晋王那边又有天子和朝廷在手,虽藩主并不看重这个天子和朝廷,但毕竟大义名份在那,晋王这个亲王也始终在名义上要压过他家藩主的。若要盖过这二人,唯有取南京祭孝陵!

藩主只请兴平入闽牵制清军,并不曾指定兴平要取何战绩,只要南京下,便是太平军尚不能取浙闽,藩主亦会派兵相助,怎么算,兴平都不会拒绝这等好事。不想周士相却拒绝了,如当初延平藩拒绝与太平军合兵攻打济度一般,没有任何迟疑的就回绝了。他告诉陈永华太平军即将西征,根本无力两线作战,但因潮惠之战时延平郡王在福建牵制了达素,故为回报,他将命驻潮州的太平军一部入闽,以牵制达素兵。

陈永华来时就是走的潮州,一路打探的也是清楚,那潮州太平军的第五镇都是降兵降将组成,并非太平军四大主力镇,周士相不以主力入闽,派第五镇去能济何事?

陈永华有些失望,相劝再三,周士相不为所动,反复强调他要马上率主力入广西勤王,此刻朝廷危在旦夕,身为臣子者岂能不救天子。言语间却是有些责怪延平郡王不顾朝廷生死的意思。

陈永华默然,只得告辞。起身时,却听周士相忽道:“不知陈先生可有筹备天地会的打算?”

“天地会?”陈永华一脸不解,这是何组织,闻所未闻。

周士相笑了笑,岔过此事,命桂永智送陈永华出府。正要与宋襄公安排一些事,肇庆送来急讯,却是凌海将军陈奇策病重,请他立即到肇庆。

第489章 勤王救天子

陈奇策是台山人,武举出身。三十多年武官做下来,虽已六十,但身子骨一直都很强健。周士相听说老将军每天起床后都要举石磨,不举个十次不歇手。那石磨可有百多斤重,壮小伙举起都是吃力,况一老人。然而这次老将军病却来得急,也来得重,半月前突发的病,肇庆、广州有名的郎中请了不少,虽然没有一直改观,但也没有恶化,不想这两天病情突然加重,已是起不得身,吃不下东西,甚至话都难说了,有几次都昏迷了。郎中们都道老将军怕是不行了,镇国将军朱统等人一方面替老将军准备后事,另一方面叫人赶紧请周士相过去,因为老将军连续两次昏迷后醒来都念了周士相的名字。

一直以来,周士相便对老将军心怀感激之情,新会一战,若不是老将军率军来援,他恐怕早已战死。太平军渡香山时,也多得老将军照应,清军三路进剿香山时,老将军更是二话不说接纳了近万香山百姓,使得太平军能无后顾之忧和清军战斗。其后太平军组建水营,老将军又特意派了郑成魁带了几十艘战船相助,潮惠之战,若不是郑成魁,周士相又焉能将第一镇从惠州海运至潮州抄断清军后路。断不了清军后路和粮道,潮惠大战的结局便要尽数改变了。

周士相不是忘恩负义之人,老将军的种种恩情他都记在心头,也尽可能的给予老将军帮助。肇庆明军从太平军这里得到的好处,比之老将军给予太平军的帮助要多得多。周士相回广州后曾派人送信给老将军,告诉他自己想邀请各路明军势力前来广州开会,以整合力量西入广西勤王。

老将军对周士相准备勤王之举大为支持,表态他第一个响应支持。他告诉周士相,若太平军入广西勤王,首先就要解决粮草运输的问题。而广东和广西有柳江相通,所以不必走陆路,可由他麾下的水师帮助太平军转运粮草、运兵入广西。从水路走肯定要比从陆路走方便许多,这样既能快速运兵,又能减轻太平军的粮草负担。

为此,老将军特意命令部下开始打造2000石至3000石之间的沙船,这沙船能在内河行走,载重250吨至400吨,船头装铁头,两边装配大小火炮十数门,无论是载重能力和水战能力都绝非清军可比的。况清军在广西压根就没有内河水师,就是有,老将军也自信能把他们碾压成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