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页

屯泰身为贝勒,都觉没有一处安全所在,其余的满州将校更是如此。老白旗的人作乱后,最先反应过来并冲去救鳌拜的是两黄旗的兵马,其余各旗,两白旗的人压根没动,两红旗的人在犹豫了片刻后打马救人,正蓝旗和镶蓝旗的反应却不一样。

镶蓝旗的多数选择去救鳌拜,正蓝旗中有的牛录去救鳌拜,有的牛录则选择原地不动,有的牛录则选择打马北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乱的兀儿特那三个牛录虽是老白旗出身,可他们现在隶属的却是正蓝旗。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正蓝旗的人也参与作乱了,而正蓝旗中有不少旗人和兀儿特那三个牛录沾亲带故,做儿女亲家的,这就使得当发现作乱的人里有他们的亲友后,正蓝旗的满兵难免会有彷徨,会有不应该想的念头。那些直接选择北逃的则多半是感到这场大战已经彻底败了,不想再留在这里送死。

正蓝旗现在最惊惧的人是额真雅尔虎,此时他已是骇得肝胆皆碎,胃腔中涌出的全是苦水,他恨不得手起刀落将兀儿特那浑蛋一刀砍死!

中线退回来的满蒙将校、两翼惊惧动摇的满蒙将校全是人人惊骇。蒙八旗和蒙军发现满州大兵自相残杀起来后,都是一头雾水,但大多都选择观望,因为他们弄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等发现白旗的满州兵也袭击他们后,蒙军立即做出反应,却是呼拉一声什么也不管了,直接往北逃。

后有追兵,前面却是自相残杀,蒙军们不跑才有鬼了!

蒙军集体一跑,中线算是真正的大溃了。战线拉得很长,在战场西头不知东头情况,这么多人聚在一块不大的地方上,便是仅隔里许,又哪里弄得明白那边发生什么事。很快,中线的崩溃便带动了两翼那些可谓是占据上风的清军。整个战场上的清军,不管是本来就在败退,还是未败的,都退了下来。

多莫与阿叫喊去救鳌拜时,手下们尚还在和外蒙兵纠集在一块,喝喊之后,他猛拉马头,甩下那些外蒙兵就往中军大旗奔去。外蒙兵们搞不清状况,不过发现满州兵不在纠缠自己,无一不是高兴。满州人要狗咬狗,就让他们自己咬去。这会不跑的是王八蛋!

第865章 巴图鲁

鳌拜身边有千余两黄旗的兵,还有一个牛录的正红旗兵。他是以内大臣的身份领军,并非亲王郡王,所以没有王伞,只有皇帝给予的命旗。

没有人料到老白旗的人会突然发难,那帮作乱的白旗兵几乎是轻轻松松的就越过了外线几千满州兵将的防线,朝着鳌拜所在杀了过来。

那夜,趁着酒劲,兀儿特和功间色、岳得济等正白旗的军官在文书上签了字。第二天酒醒之后,密会的近三十个满州军官却无一人后悔,兀儿特让功间色和太平军取得联系,他率部前去投奔。但随后功间色却传来明朝的齐王殿下口谕,意思让兀儿特他们在大战之时临阵反戈,这样能让白旗归明的意义变得更加重大,也能重创清军。齐王殿下同时允诺保证,太平军入北京之后,绝对保证反正满州将士家人安全,同时对白旗有功将士加官晋爵。

功间色很是得意的告诉兀儿特他们,在他的争取下,事情若成,明朝将至少会有一个侯爵,两个伯爵赐下,其余北地官职,巡抚以下更是封赏优加。功间色又道,以后他们这些满州子弟将会仿苏纳他们的例子,改为汉族,习汉话识汉字,将来子子孙孙都是汉人,和汉人一样为大明朝廷子民,做的也都是流官,而不是土官。大明齐王就差写血书,对天发誓,将来绝不会追究他们在清朝时所犯的一切罪过。

兀儿特他们很满意,在和手下军官及功间色、岳得济他们商量之后,兀儿特同意临阵反戈,因为这样做有很大机会葬送鳌拜大军,使得顺治手中再无大兵可调,那样,他们便不用害怕爱新罗觉家还能稳坐皇帝宝座,更不用担心他们在北京的家人会被杀害。

今日大战开始后,兀儿特、岳得济等人便对进攻命令拖延,阳奉阴为,表现并不积极。不过因为他们满州大兵的身份,倒也无人怀疑他们已经二心,都只道他们是在督战,最后才抢汉军和绿营及蒙军打下的果实。这在从前,几乎是满州兵上阵的惯例。

随着战事进展,兀儿特他们发现太平军的中线不住后退,不由对太平军有些动摇。他们愿意配合太平军临阵反戈的前提是太平军自身要硬,能顶住鳌拜大军,如此他们的反戈才会给清军致命影响。倘若太平军根本挡不住清军的进攻,清军占据上风,他们这两千人就算作乱,对于战事的影响恐怕也很微弱,弄得不好就是替贼秀才陪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