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不退反而进

定阳,山地多,河流少,田少而人少,不足以比肩中山之一二,一个贪小利的赵雍,岂能有如此大作,为魏而攻秦?

燕国纵然不出兵,但若能有调兵之态,屯于邯郸之外,赵雍惧之,如此会算计的赵王,定然权衡利弊,孰轻孰重,外臣猜想,赵雍不会出兵,那只剩下一个魏国了。”

赵国赵雍,一力控制赵国朝堂,按照苏秦理论,赵雍之事,便是赵国之事,以他这人的性子,肯定不会舍己为魏了,之前嬴荡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只是心中没有笃定而已,现在经由苏秦一说,再无疑惑。

赵国正在胡服骑射,国内行变法,最重要的内革,而并非外事,历史记载,赵国也确是在吞并中山之后,才一跃为强国的。

那现在只剩下一个魏国了,魏嗣攻秦,情况则要复杂一些。

一来,这河西之地,秦魏两国相争多年,商鞅更是在河西一战,生擒了魏国公子卬,就连秦国要杀商鞅时,商鞅想逃去魏国,也被魏国所拒绝,可见其仇恨不浅。

二来,秦王亲去安邑,也已探得,魏嗣攻秦,是想用外事来解决内事,就好比秦王洛阳战五国联军,便是利用一场外事,重新掌握了秦国大权,而魏嗣么,则是想利用秦魏之战,制衡安邑公子。

一直以来,魏国公族的势力,对君王的影响就很大,就连魏国丞相,也多是出自本国公族,大名鼎鼎的魏无忌,更是魏国第一公子,而现在嘛,安邑公子足以称得上魏国第一公子。

秦王也曾想利用这安邑公子,可这人踌躇不定,远没有信陵君的霸气,所以算是失败了。不过,若是先劝退赵雍,再拉拢魏理,在魏国朝堂掀起一阵和秦之风,一个魏嗣,里外权衡,必定没有那雄心壮志,要单独和秦国开战了吧,毕竟跟在别人后面和稀泥,才是魏嗣的长项。

“魏国公子主和,魏王主战,苏子之意,莫非如此?”

秦王一言,苏秦一笑。

嬴荡虽是英明之君,但其暴虐名声,传遍诸国。

当年苏秦在秦并未受到重用,此番他二次入秦,必是取前车之鉴,不能再行无功之事,所以他不仅要鼓足勇气,更要准备良久。

为了让秦王听进去他的言论,他步步引导,由浅入深,让秦王采纳他的计策,现在听到秦王说到,这魏国公子一事,心中便已知晓,他和秦王,所思到了一处。

何谓知己,这就是知己者。

“外臣不说,秦王已然明了,外臣愿代秦出使魏国,说与魏王,促成此事?”

见他说出请求,秦王焉有不应答之理,苏秦此番出魏,赵魏联盟,不足为虑。

刚才所说,难处有二,现在只剩一了,没有赵魏之争,宜阳五万大军,少梁邑五万大军,皆可出兵巴郡,如此巴郡则有十九万大军,楚国不过十万,足以胜楚国,那剩下的,就只需要筹备粮草了。

出了函谷关便是宜阳,咸阳西北就是少梁邑,这两处驻军,粮草好运,路途消耗不多,可要是将大军全部调集到巴郡,从各地征集粮食运送过去,光这路途损耗,就多了一倍不止,秦国的粮草,扛得住吗?

“苏子所说句句在理,可寡人还有一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