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因和而学,论道孟轲

寡人知道,孟子一向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今日想再问孟子,这行王道而教化,重礼乐而化民,知忠仁而利国,这是哪个为重,哪个为轻呢?”

这是个好问题,孟轲悠悠地舒缓了一口气,稍稍做了一下思付。

“天下之国,乃公卿之国,公卿之中,又以公族为大,公族不就是君王吗,而这君王明,则社稷优,君王昏,则社稷劣,今日臣才知晓,这君王就是社稷也,除非国非公卿之国,非君王之国,而是天下庶民之国,天下庶民之国,便是民为贵,臣观大王如此变法,怕是这天下,以后就是君王一人之国了,可大王社稷而轻私利,所以我秦当是社稷为重,君次之,民为轻!”

好回答,一语道出封建制度的本质。

可嬴荡却是漠然,他本来想着好好引导孟轲一番,没想到反被孟轲给说教了,这雄辩之名,当真是名不虚传啊。

“哈哈,欲达终点,必有其途,寡人只有收权,才能上下一心,行礼乐教化,只有天下人人重礼乐了,才能松权势而散于民,学大周共和,到那时,才有民为重也!”

周厉王时,国人暴动,其后政权暂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被称之为共和之年,在那个没有王的年代,实现了共和行政,嬴荡只有举这个例子,才能让孟轲明白他的心思,当然他所说共和,也并非这样了。

听闻此言,孟轲肃然起敬,朝王行礼。

“民为重,社稷君王同等,臣愿行教化之道,施仁忠之教!”

见此情景,嬴荡心中窃喜。

以他五千年之集成才华,不信还说不动一个老孟子。

“如此甚好,王道教化,统一纲常,乃普天之下,从未有过之事,寡人欲拜一位孟子弟子,为我秦陇西郡守,行儒家治学教化之道。

这陇西郡乃是周人、秦人发源之地,其后受到异族入侵,在我秦穆公时,又给夺了回来,虽是如此,但这陇西就时常受到异族侵扰,不得安宁。

寡人以为,天下万民,无有大同,只有小异,而小异者,乃非根本,可以更也,寡人以为,能定此处者,必定是儒家也!”

没有丝毫的隐瞒,嬴荡是实话实说,意思也很明显。

陇西郡很不太平,时常有戎狄作乱,寡人想要此处太太平平的,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你来看一看,你们儒家有没有能干成这事的。

天下诸国,鲜有用儒家为上卿者,秦王开了先河,令公输楠为秦国务大臣,领治户令,但这是看重了他的数理之才,治户之才,而并非是儒学之才。

其后,这好处就落到了孟轲身上来了,邀请孟轲入秦,皆是因为孟轲的儒学之才了,从此这秦国儒家上卿就有了两位。

现在又要以一个儒家弟子为郡守,郡守乃秦国基石,帝国的中层干部,秦王这也是在表明态度,寡人对儒家的重用,也不只是说说而已。

孟轲听后,心间就只有欢喜了。